■本报记者 冷翠华
近期,在定期寿险领域,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开始流行,那就是互联网保险平台、直保公司与再保险公司联手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风险控制方面开展合作,且互联网平台与再保险走在台前,主动出击。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些案例反应出再保险公司、直保公司以及互联网平台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再保险公司不仅将风控前移至面向个人的承保环节,而且直接参与到产品开发设计中,再保直保化趋势明显。中再产险一位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内部已经明确提出再保直保化,十分重视直再融合的工作。”
再保险公司参与产品设计
近期,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与多家互联网保险平台和直保公司合作开发出高额定期寿险,并且对需要进行体检的客户提供免费上门体检服务。
具体来看,互联网保险平台悟空保近日上线爱相守定期寿险,由太平洋人寿承保,最高保额可达2500万元,由慕尼黑再保险提供再保和上门体检服务;互联网保险平台唐僧保此前上线中信保诚祯爱优选定期寿险,由中信保诚人寿承保,同样是慕尼黑再保险提供再保和上门体检服务。
初看起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过,记者深入采访后了解到,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无论是这些产品的设计还是不同保险主体间的合作模式与传统模式都有所不同。首先,这些产品有定制化特点,即根据被保险人不同的条件设定不同的保额和保费;其次,再保险公司从产品设计环节就已经开始参与,而上门体检和风控工作更是以其为主,互联网平台则以参与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为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再保险公司发挥其全球承保理赔经验及其积累的行业数据的优势,深度参与保险产品的设计以及风险控制工作,互联网保险平台则主要发挥渠道优势,做大市场规模。
一般情况下,直保公司在承接保险业务后会根据情况将部分业务分保给再保险公司,包括临时分保和合约分保两种方式。在传统模式下,无论是保险产品的开发设计、市场销售还是风险控制,都以直保公司为主,在保险产业链条上,再保公司参与的环节相对靠后。对比不难发现,上述合作模式与传统模式有较大差异。
一家互联网保险平台负责人表示,再保公司与直保公司联手开发产品的合作方式以前也有一些,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以及合作案例的增多,新型合作模式也引起了业内人士更高的关注度。
再保直保化
“我们公司已经明确提出再保直保化,十分重视直再融合的工作。”中再产险一位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方面,这是将风险控制工作前移,另一方面,这是再保公司和直保公司新型合作模式的一种探索。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再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事实上,《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已经有明确的表述:“发挥再保险对保险市场的创新引领作用,鼓励再保险公司与原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服务网络、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扩大我国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再保险公司正从出借资本支持直保公司解决偿付能力的传统方式,向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要从简单的资本与承保能力提供者向保险综合风险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截至目前,该公司也协助多家直保公司开发了防癌保险等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人身险领域,再保公司参与定期寿险、健康险的共同开发设计较多,在财产险领域,再保公司参与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以及巨灾保险市场较多。整体来看,再保直保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保险市场的竞争形势以及再保公司与直保公司的竞合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对于运作成熟、赔付率稳定的业务直保公司自留的风险比例较高,而对于新型业务或者赔付率波动较大的业务,直保公司愿意分出较大比例的风险。以定期寿险为例,尽管这并非新型寿险产品,保障责任简单明晰,但由于我国定期寿险的保单件数少、市场份额小,保险公司积累的数据还较少,因此,对于高保额产品的设计和定价以及风险自留的比例,多数直保公司持谨慎态度,再保险公司可利用其全球业务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深度参与产品开发和风险控制,在此过程中,直保公司也能积累更多数据和经验,为下一步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