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为城用,城以港兴,上海之所以能够获得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港口对这座城市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开埠至今已步入第175个年头的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集疏运渠道畅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腹地经济发达。
现在,负责这座百年老港公共码头运营的上港集团(600018),是2003年1月由原上海港务局改制后成立的专营港口及相关业务的大型专业化集团企业。2005年6月,上港集团经整体改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2006年10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目前是我国大陆地区最大的港口类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
一直以来,上港集团将上海港的区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标准箱,连续八年稳坐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上海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与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将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路径,成为引领长三角,带动长江流域,辐射全国的“龙头”。肩负新使命,上港集团正在谋划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日前,上港集团总裁严俊与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交流时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地位,以建设智慧、绿色、科技和效率港口为目标,坚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
第一集装箱港的崛起
近代以来,上海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在上海港的157年历史中,要探究其成为“全球第一集装箱港”的起源,还得追溯到近40年前的20世纪80年代。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港的发展历程》(简称《历程》)一文中对此有所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城市发展本身资金不足、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制约,上海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先后制定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重要文件,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在推动上海振兴发展、发挥上海沟通内外作用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上海在港口建设上的独特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中明确指出,上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广泛的国际联系。
这就需要积极适应国际航运业发展新趋势,探索上海港生产结构的转型。当时,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具有装卸速度快、质量好、船期短的优势。通过“门对门”的运输方式,它可以使原来装卸环节费人、费时、费力、效率低、质量差的状况,以及货物流转速度缓慢,影响中转联运业务开展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开始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方式,到七八十年代,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承认,以海上运输为主导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
对上海来说,要发展集装箱运输,以适应国际货运的发展要求,就需要有专门的集装箱码头。而刚刚开始发展集装箱装卸业务的上海港还没有集装箱装卸专用泊位和设备。从1980年起,上海对部分码头泊位进行改造,建成一批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同时,上海还积极开辟集装箱航线,建设通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干直线网络,吸引著名的外国航运公司在沪设立机构。
1992年,以上海港为枢纽,形成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7条,主要有上海至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斯湾、地中海北岸、西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运输航线。上海港在全国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1992年,上海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3.1万标准箱(TEU),占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6.4%。
15年后的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0万标准箱,首次超过香港、仅次于新加坡,跃居全球第二。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新加坡港,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达4023.3万)标准箱,连续八年稳坐年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目前,上海港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现有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60余条,每月有超过3200班次,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可直达北美、欧洲、澳洲、波斯湾、地中海、东南亚及东北亚等,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上港人的码头情怀
上港集团总裁严俊,自毕业来到上港集团,围绕码头事业,一干就是近三十年,也见证了上海港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
“我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上海港务局,现在是上港集团。先是在基层工作,之后进入行政管理岗位。”严俊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基层的几年锻炼奠定了我对码头的感情,或者说依赖,这辈子可能不太会离开码头了。”严俊谈到,像他这样对港口、码头有感情的上港人,在上港集团有很多,上港集团的团队很有凝聚力,对港口也都很有感情。
严俊介绍说,在现任领导班子带领下,公司对港口发展作出了一些有益尝试,虽然从数据看公司已经排在世界前列,但在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仍大有可为。
未来如何保持上海港的枢纽地位和竞争力?未来的港口是什么样的?“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建成的洋山港四期码头是个很好的开始。”他说。
严俊提到的洋山港四期码头,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经过三年的建设,洋山四期于去年12月正式开港。这座“无人”码头不仅是上海市的重大工程,也是上港集团全力推进“四个港口”建设的核心工程。
搭载“中国芯”的无人码头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洋山深水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并且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主体为同盛集团。洋山深水港一期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12月10日正式开港,随后二、三期工程相继竣工投产。
2006年到2010年,上港集团先后以现金、定向增发等形式向同盛集团收购了洋山一、二、三期码头资产。
2017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港。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港四期正式开港投入试生产,为加速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全新动力。根据规划,洋山四期共建设有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集装箱码头相比,洋山四期码头劳动力成本能降低70%,而生产效率将提高30%。
“在过去,一台桥吊需要十几个工人服务,而现在,只需在中控室看看电脑屏幕、敲敲手指,一个工人就可以操作几台桥吊。”上港集团方面向记者介绍时说,洋山四期的港口作业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岸桥(QC)+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远程操控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的装卸生产工艺方案,并采用全球首创的双箱吊轨道吊作业模式,可以在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极大改善了操控人员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女性也可以成为大型港口机械的操作者。
不仅如此,洋山四期还是国内唯一一个搭载“中国芯”的自动化码头。其码头的软件系统,主要由码头方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TOS系统)和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ECS系统)组成,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软件系统纯粹由“中国制造”的自动化码头。
“世界上能够开发该软件系统的公司中,我们是其中之一。这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严俊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据上港集团方面向记者透露,通过创新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公司已设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行业标准12项,形成了行业标杆。现在,上港集团已经掌握了自动化码头核心操作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将在积累更多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输出技术和管理,形成全国布局、跨国经营的新格局。
自贸区的洋山样本
与前三期工程相同,洋山四期的建设主体仍为同盛集团。上港集团目前仍延续洋山深水港区二、三期的模式,现阶段受托经营管理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并与同盛集团签署了受托经营协议,明确在受托运营期间的管理责任与义务。在未来条件成熟时,收购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相关资产。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上港集团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23.3万标准箱中,洋山港区整体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55.2万标准箱,已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1.1%。
同时,外界对于未来洋山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进展亦保持颇高的关注度。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下一步改革进行部署。根据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
谈及具体探索的举措,上港集团方面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上港集团将积极推进洋山自由贸易港区建设,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推进口岸监管模式创新,促进洋山自由贸易港区货物、资金、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努力形成“境内关外”自由港模式下的口岸便利性,降低航运、跨境贸易和港口物流等相关业态的口岸综合成本。
同时,上港集团将加大洋山自由贸易港区功能拓展,提升物流增值服务,发展新兴业态,为贸易提供多功能全方位服务。发挥母港的货源集聚优势,促进物流便利化,着力打造成为国际物流中心,通过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将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等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项目移植上海,借助通江达海大物流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提供进口分拨、出口拼箱、中转集拼等一系列物流服务,满足物流需求。
营造一个港口“生态圈”
诚然,从2006年在港口行业率先整体上市,到2015年在A股率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再到“自由贸易港区”的设立,上港集团的改革一直为市场瞩目。向改革要红利的同时,整体上市十二年来,上港集团的净利润已增长近四倍至百亿元,稳居行业榜首。
最近一年的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4.24亿元,同比增加19.34%,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15.3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加66.25%。今年一季度,公司高增长势头持续。
这得益于公司这几年坚持“港口为主,适度多元”的发展格局。面对经济新常态下港航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趋势,上港集团多措并举,切实抓好主业生产,进一步巩固港口竞争优势,巩固发展码头主业,港口服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
在依托码头主业的产业开拓方面,公司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大平台建设收获新成果。一是集卡预约平台,主要是来解决陆路。目前在实现提重箱、进重箱、提空箱、中转预约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预约到箱区功能,集卡等待时间、预约兑现率、港区管理水平等大幅提升。二是设备交接单EIR的平台,客户从门点开始,到装箱、运输、报关等所有信息录入到这个平台,来进行业务的申报、集装箱的进港、海关查验、装船,直至离开码头。目前已完成了功能设计开发,实现了首单试运行。三是长江支线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解决客户关切的问题。
同时,公司多元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公司码头主业稳步发展,在切实巩固主业生产的同时,在物流板块方面,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加快物流转型发展,努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在金融投资方面,先后入股了上海银行和邮储银行;在港口地产方面,未来几年也将进入收获期。
展望未来,谈及高质量发展势头如何保持,上港集团方面认为,未来仍将立足母港,稳健发展核心主业与适度多元化并举,持续提升经济运营效益和质量:
一是公司不断深化“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致力于构建服务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体系,强化洋山深水港的国际中转地位,逐步参与跨地区港口经营。
二是聚集科技创新,以科技兴港全力推动“四个港口”建设。加快形成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整体技术方案。加快推进拓展洋山支线泊位、港航道通过能力研究方案、码头更新改造等重大建设项目。公司还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包括加强科技成果推广,重点开展岸基供电、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智能理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四个港口”建设的关键技术体系等。
三是推进以港口主业为依托的多元发展,形成以港口主业为依托、与港口主业产生联动效应的多元发展格局。包括:加强港口传统主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的融合,加强公司大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应用;持续推动港口传统服务向平台化转变,着重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产业,开拓第三方物流市场,推进冷链物流中心、空箱服务中心等建设。
根据公司十三五规划,在稳步发展主业的情况下,上港集团将向综合物流、港口金融等上下游产业延伸,营造一个港口“生态圈”,这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