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召开的2018年度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政府要针对局部海域贝类养殖产业减产等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进一步重视加强科技兴海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重视服务企业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经受市场考验能力。
据大连市资深海洋渔业工作者介绍,近日出现的獐子岛扇贝事件,的确出现了扇贝大面积死亡,这次的问题不再是大家怀疑的苗种、财务造假,而是实实在在的系统风险。虾夷扇贝是1982年由辽宁省水产研究所(现为辽宁海洋科学研究院)从日本北海道引进繁育、驯化并首先在獐子岛海域底播实验成功的。据说当时引进只成活了20多只。由于虾夷扇贝个体大、价值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国内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几万亩扩大到今天的600多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虾夷扇贝是冷水品种,目前还只能在大连长海海域底播养殖,其它海域无法规模化养殖。2006年,獐子岛依靠这个稀缺的、得天独厚的产品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海鲜第一股,股价甚至一度超过茅台,市场流传“南有茅台酒,北有獐子岛”。
从1983年至今已经36年,按照日本100多年养殖历史经验,每隔30-40年就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病害,甚至导致颗粒无收。一般需要过2-3年才能恢复。因此,此次獐子岛的扇贝存货异常事件不是简单的个案,反映出的是海洋牧场建设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如何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是目前迅猛发展的海洋牧场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