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袁传玺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重要经济形态,由此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已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基础。”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发表了对当前数字经济的看法。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匹配供需、劳动者上门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全链条效率的“上门经济”,不断释放活力,成为扩大消费的“新引擎”和吸纳就业的“新渠道”。
姚劲波介绍道,“上门经济”主要指服务交付在“家门内”的社区家庭服务,如:保洁代厨、保姆照护、上门维修、清洗保养等。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1万亿元。作为进城务工人员的首选行业之一,从业人员数量已达4000余万人,约90%来自农村。
201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19年第76号),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享受免征增值税的支持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加速,社区家庭服务的内涵持续扩展,需求与日俱增。上门维修是社区家庭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家用电器、房屋管道、门窗门锁等维修服务贴近日常生活,需求广泛存在。
但与此同时,“上门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目前,维修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基本为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力。市场主体超过20万家,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盈利能力弱。与养老和托育相比,维修服务具有明显的刚需、低频、低客单价的特点,企业毛利润仅在10%至15%左右,也容易造成“一锤子买卖,上门后乱加价”的现象。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促进“上门经济”发展,姚劲波提出一份关于数字经济促进“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建议。他建议,将上门维修服务纳入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范围,这可以适当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能引导企业通过好的服务和好的口碑规范可持续发展。
其次,他建议推动“上门经济”品牌化发展,加大对好品牌、好服务的宣传力度,树立优秀典型,让好的品牌、好的服务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扶持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从供给到需求的全链条效率。支持企业开展劳动者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也从源头上提升服务品质和安全。鼓励协会和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行业标准。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