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文青
“大企业需要丰富的上游产品零部件,不可能全部依靠自己。而一些专精特新中小科技企业在前期主要精力都放在研发产品,对外面的市场规则很不清楚。”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领中资本管理合作人黄岩在11月16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难题,同日,在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2023年“Innovation+”益企融通暨DoerLink大企业创新需求发布会上,上海自仪、微软、上海机床、昂华自动化、宝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布了创新需求。
市场有待进一步活跃,大企业迫切地希望以此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撬动更快增长,进一步释放自身发展活力,也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实现共赢局面。
以大带小
企业面临更多创新选择
《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其中,企业是我国研发活动的第一大执行主体。
不少企业坚持以自主创新来打造“护城河”。与此同时,产业链合作研发创新已经成为趋势。记者从一些研发费用投入较高的企业了解到,打通中小企业与其创新合作渠道,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共享产业链利益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一家上海大型国有企业总经理助理表示:“我们公司产品的特点就是多规格、小批量,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去做的话,生产的效率比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同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合作。”
撇开经营需求,外在环境也促使大企业亟须营造上下游融通发展生态。“企业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两个项目就能够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它需要一个体系。”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科技部高级工程师谈起对接中小企业初衷:“我们也深刻领悟到不仅仅要靠自我创新,同时也需要构建开放创新。”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化学、中国中车、南方电网、国机集团等多家企业也已陆续开展共链行动和相关项目对接活动,覆盖新能源、高端农业机械、移动信息等多个方向。
在这背后,近年来,国家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共链行动,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早前,上海经信委经相关程序在2022年确定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联影医疗等10家企业为上海市首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按照规定,“工赋链主”企业培育期为2年,每家“链主”须带动培育20家-30家“链上”企业。
由点带面
充分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随着共链行动逐步落地,中小企业逐渐有意识将融入大企业供应链生态链作为重要发展路径。当然,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大企业的带动。
黄岩表示,这部分大企业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链主”企业。过去中小企业在跟大企业对接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完全不可能知道链主企业的质量要求、标准要求是什么样,以及合作需要经过哪些程序。中小企业基本上需要两三年才能进入大企业供应商体系或者产线。
当各地区“链主”企业对于创新需求越来越迫切,也开始主动抛出“橄榄枝”,一一解决这些阻碍。
上述500强企业科技部高级工程师透露,马上进入年末,其所在的部门已经在制定明年科研计划,具体制定流程包括分析中小公司有哪些合作需求,对此展开评审,从而决定最终哪些项目将被纳入,“同时,我们也会通过集团创业平台发布需求或者提供应用场景,以分享好的技术装备或者应用场景。”
甚至有大企业专门设立了职能平台,负责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场景、渠道和资源赋能。一家世界500强家电企业长三角区域总经理表示:“依托公司的产业资源和对产业运作模式的深入了解,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培养方法,所以能做到专业赋能、精准加速。”
以“七条链”为着力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链主”企业应对单点企业竞争变生态竞争的重要举措。
一位专注于科技领域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向《证券日报》表示:“以大带小,以小托大,更多也是基于产业链发展的逻辑。的确外部环境加速了这一自主创新进程。必须强调的是,我们现阶段的自主可控一定不是非常低端的替代,最终一定是高质量发展,其中仍然蕴藏着无限市场机会。”
(编辑 上官梦露)
23:12 | 刚刚,北京跟进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 |
22:42 |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9月PMI... |
17:55 | 赤子城科技正式加入沙特RHQ计划 加... |
17:52 | 贝壳找房西安站与所有经纪品牌联合... |
17:49 | 湖南博物院铜官窑馆开工 新华联铜... |
17:23 | 瑞幸咖啡轻乳茶系列获“2024品质消... |
17:09 | 瑜欣电子:子公司浙江平瑞增资已完... |
17:08 | 好太太: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 |
17:08 | 共同药业:董事会换届选举 |
17:07 | 菲林格尔: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政... |
17:07 | 常青科技:拟向全资子公司常青树泰... |
17:06 | 药康生物:累计回购股份1521975股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