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2月16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1月份CPI同比增长5.5%,创30年来新高。
实际上,这一数据也在英国央行的预料之中。当地时间2月3日,英国央行宣布把基准利率从0.25%上调至0.5%,以应对通胀持续上升的压力,这也是英国央行自2004年以来,首次连续两次议息会议加息(背靠背加息)。当天,英国央行预计,英国CPI今后几个月内将继续上涨,并在4月份达到7.25%的峰值,高于此前的预测值。英国央行表示,如果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符合眼下预期,今后几个月将会进一步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就在不久前,美国劳工部也公布了美国1月份CPI。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7.5%,创造自1982年2月以来同比最大涨幅。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与能源价格,美国1月份核心CPI同比攀升6%,创1982年9月以来新高。
这也进一步支持美联储3月份开始加息以应对广泛通胀压力,市场对美联储在3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也大幅上升。
而在2月16日,我国也公布了CPI数据。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为去年10月份以来最低。另外,PPI同比上涨9.1%,涨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创6个月新低。
预计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可控
尚不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1月份CPI、PPI数据时表示,1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据测算,在1月份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1月份,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据测算,在1月份PPI9.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9.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整体上看,1月份CPI和PPI涨幅回落趋势略快于预期,由于PPI涨幅回落幅度大于CPI,二者之间剪刀差进一步收窄0.6个百分点至8.2%。目前而言,国际大宗商品走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仍然较大,虽然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去年的较快上涨之后逐渐企稳,但今年初以来,玻璃、动力煤、螺纹钢等价格涨幅仍然较为明显。特别是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冲高,布油涨幅达到20%,重回90美元/桶之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会在一定程度对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我国加大了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减弱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效果比较明显。
“下一阶段,受高基数影响,PPI涨幅预计进一步回落。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粮食连年丰收,猪肉价格短期不易回升,预计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尚不对货币政策构成较大掣肘。”温彬认为,宏观政策要从自身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胀等情况出发,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大力提振内需,尽快扭转预期,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预计,CPI短期将低位震荡,PPI将延续涨幅回落趋势。当前猪肉价格仍处于下跌阶段,CPI短期可能低位震荡。随着疫情逐渐好转,终端消费需求将修复和改善,未来有望促进CPI企稳回升。由于终端消费需求难以显著走强,CPI短期低位震荡之后的回升幅度将较为有限,整体物价将较为温和。虽然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主要受地缘政治局势影响,我们认为不具备长期大幅上涨的条件。随着全球疫情好转以及美联储加息,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可能减弱,不存在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加大保供稳价力度,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充足,将促进工业产品价格逐渐回落。因此,预计PPI将延续涨幅回落趋势。
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
对我国金融市场外溢影响可控
央行在近期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转向的影响是2022年重要的外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缩减购债-加息-缩表”的政策转向路线明朗,收紧表态超出市场预期;英格兰银行连续两次加息,欧央行也已宣布放缓购债速度,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普遍转向。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将使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利率中枢上移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短期外溢影响,但整体风险可控。
王有鑫进一步分析表示,从债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走势与全球有所分化,国内流动性相对充裕,债市价格整体平稳;从汇率角度来看,境内外利差收窄虽然对跨境资本流动可能产生一定抑制,不过海外资本流入中国除了追求利差,同时也看重投资的安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走势。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稳步提升,美联储加息也增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此前的三轮加息周期中,A股市场在短期内受到美国流动性收紧出现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并未跟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变化,而是走出独立行情,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受到国内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更大。
陈雳表示,后市来看,虽然今年中国经济上行压力有所增加,但中国经济韧性较强,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仍然实现了强劲增长,经济发展前景良好,预计仍能维持增长的势头。其次,中国疫情防控的效果相对较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小,在全球市场中风险相对较低。流动性方面,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将持续支撑A股市场流动性。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但考虑到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反应较为充分,市场情绪终会回归理性。
(编辑 才山丹)
23:40 | 金沃股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提出连... |
23:40 | 电广传媒董事长王艳忠:新文旅模式... |
23:40 | 乐道汽车总裁:抢占15万元至20万元... |
23:40 | 隆基绿能将与金阳新能源等合作生产... |
23:40 | 8月份在华销量几近“腰斩” 宝马正... |
23:40 | 分布式光伏市场火热 相关上市公司... |
23:40 | 2024云栖大会展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
23:40 | 半导体领域并购持续升温 有利于产... |
23:40 | 十部影片官宣定档国庆假期 下半年... |
23:40 | 高朋满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 |
23:39 | “提前还房贷”引关注 调降存量房... |
23:39 | 年内中小基金公司密集增资 九泰基...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