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雨瑶 刘钊
6月8日,为期三天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即将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论坛期间,多位汽车行业大咖就汽车产业衍生的新趋势、新变化,以及在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车企如何践行长期主义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对话与探讨。
回望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其中,作为引领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渗透率超过了30%。此外,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去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
当下,汽车产业变革正向下半场加速演进。不过,在论坛上多位业界人士看来,与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相比,下半场整个行业似乎笼罩在“卷”的氛围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直言,“下半场像是按下了快进键,淘汰赛在加速,胜负似乎就在朝夕之间。”
坚守长期主义
当前,汽车产业在变革中的竞争不断加剧。
进入2024年,“价格战”在汽车行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车企之间围绕技术、配置、服务,甚至直播上的比拼不断升级,车企董事长亲自下场做直播,抢抓流量成为今年行业的一大亮点。
“当前,流量已经成为生产力、生产要素,而且企业领导自身就带有流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朱华荣在论坛上强调,真正的流量密码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短期很多大咖有各种原因,有大量的流量密码,能创造巨额的流量、关注度,那固然很好,但汽车是一场马拉松赛,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流量密码仍然是要坚持技术为本、用技术为客户创造价值,以产品为王,用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
“汽车的营销正在从传统的线下4s店向网络营销转变。”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车企老板亲自下场直播,带来的流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汽车销量,与此同时线上营销的成本要远比传统的线下低很多,是让汽车订单转换率变得更高效的一种方式。”
尽管如此,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坚守长期主义仍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朱华荣相信,未来十年,必将有更多中国品牌被“卷成”世界级品牌。
上汽集团也是坚持市场导向、技术创新、合作共赢的长期主义者。在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看来,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一场持久战,目前仍有一些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尚待突破,市场尚需回归到有序竞争中,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汽车产业变革的大潮不会在这种简单粗暴的节奏中很快结束,我们对下半场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清醒认识,甚至要重新认识。”王侠表示。
新趋势、新变化不断涌现
汽车行业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呈现了诸多新趋势、新变化。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新能源化并不是单纯的纯电化。数据显示,在2023年插混/增程与纯电共同销售的Top10车型中,有7款车型的消费者更加青睐插混/增程,在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插混/增程的年度增量贡献率也高达54%。通过这一趋势研究,预计到2030年,PHEV(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REV+HEV)、EV(纯电动汽车)和油车的比重将是4:3:3的格局。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论坛间隙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汽埃安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视情况而定推出PHEV或EREV。”
“作为纯电动汽车龙头企业的广汽埃安发展PHEV或EREV具有指标性意义。”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或意味着制造PHEV或EREV将成为业界的下一步发展共识。”
对于汽车产业的向“新”演变,朱华荣在论坛上也直言,产业正在从提供交通工具向提供出行产品、服务和生态服务转变,正在演变为具有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计算终端、数据采集载体以及移动储能单元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此外,在朱华荣看来,随着5G、AI芯片等一系列“技术群”的突破,汽车产业也正在向数字化快速转型。
(编辑 乔川川)
23:41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透过5G看见“未... |
23:41 | 牧原股份:推进智能化创新 提升养... |
23:41 | 丸美股份渠道转型成效显著 进一步... |
23:41 | 上半年优质新项目持续落地 旭升集... |
23:41 | 巨一科技:以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 |
23:41 | 多家快递公司 8月份业务量、收入均... |
23:41 | 券商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 加... |
23:41 | 年内信托公司参与企业ABS发行规模... |
23:41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23:41 | 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8个月保费收入齐... |
23:41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探寻联... |
23:41 | 上市公司路演新声|直击医药生物行...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