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今天,你抢到菜了吗?”疫情之下,“全民线上抢菜”让生鲜电商订单量暴增,供不应求。不过,生鲜市场的另一个现象是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滞销,农户损失惨重。生鲜行业“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引发市场关注。
“防疫导致大型农产交易中心的封闭以及一些农贸菜市场的停业,使得农产品长期依赖的线下交易几乎停转;加之道路封闭、物流复工率低导致农产品运输受阻成为生鲜流通受阻的主要原因。”一位生鲜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生鲜的供应链很长,包括种植、选品、包装分拣、物流、损耗和营销等环节。九曳供应链创始人&CEO张冰向介绍:“传统生鲜供应链产品流通半径小,且环节多、链条长、损耗大,多层的中间链条和交易交付环节让农产品抗风险性降低,某个环节接不上,就会导致流通不畅等现象,使生鲜行业的损耗率居高不下。”
疫情或将催生生鲜供应链模式改变
据了解,我国生鲜农产品分布极不均衡。内蒙盛产牛羊肉,渔业集中在沿海地带,生鲜供应链的冷链运输让这些当地产品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扁平化流动。
“但中国的生鲜冷链是割裂的。有些冷链企业服务的仅仅是某一个区域,有些冷链企业可能服务于某一个冷链的干线、长途运输,有些只是服务于某一个城市的配送。此次疫情的爆发,让农产品的运输’断链‘变得更加明显。“张冰介绍。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张冰认为必须完善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
针对产地冷链建设,国家已有相关政策。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明确指出将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张冰介绍,公司这些年来也在加大全国的仓储布局。目前九曳供应链国内已开通30个生鲜云仓,布局26个核心城市,辐射7大区域,基本覆盖全国。“云仓是生鲜供应链的核心,通过全国分仓,才能快速将产地仓的生鲜产品分拨到全国各地,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仓储体系有利于解决生鲜前半公里的问题,而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干线及配送物流依然面临资源整合问题。
疫情期间的生鲜食品线上化消费趋势与线下物流配送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矛盾点,“有货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频频出现,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闲置,需要一个对接信息、整合资源的系统,来进行资源的无缝对接、有序调动。
“平台化模式将改变这一痼疾。平台可以集合大部分的冷链物流承运商,提高车辆调度及配送的合理性,减少运营成本。此外,其生鲜云平台拥有大数据指南针系统,能够集合业务实时监控的所有历史数据,生鲜合作商家可通过数据分析检测技术,制定合理的销售方案和库存布局。”张冰认为。
冷链物流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张
“疫情会倒逼生鲜行业的改革,无论是政策,还是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都将成为变革的推手。”张冰对生鲜供应链和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较为乐观。
在张冰看来,消费者的生鲜食品消费结构会进行相应的改变。此前,中国人热衷于活禽活畜消费,但此次疫情将会加速政府对活禽活畜交易市场的整改,以及加快取缔或规范城市内中小型农贸市场,另外疫情也会在某种程度改变人们对鲜活产品消费的观念,这都将会引起冷冻、冰鲜禽肉食品的需求爆发。
此外,疫情的爆发,将提高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新鲜健康度需求,同时会加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进而会推进生鲜食品的冷链普及度,加快冷链物流需求的爆发。据悉,2018年中国生鲜品类中,果蔬类冷链物流应用比例仅为20%-30%、肉类为34%-38%、水产类为40%-45%,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90%-96%,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疫情让生鲜电商崛起,也让他们再度思考供应链优化及降低物流履约成本等问题,这是一座必须攻克的大山。传统冷链的局限性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生鲜零售需求,因此将激发大型供应链及冷链物流平台的崛起,生鲜供应链的信息化、网络化等全链条的管理能力、实现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都将成为生鲜零售企业的高竞争壁垒。”
(编辑 乔川川)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