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圆桌论坛三:未来出行新形态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2023-10-27 18:49  来源:证券日报网

截屏2023-10-27 18.51.44.png

    主持人:下面进入第三场圆桌论坛,本场要探讨的主题是"未来出行新形态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有请主持人:马前程,以及5位嘉宾:一汽解放董秘王建勋、中信证券产业策略首席连一席、上汽产投董事总经理肖太明、东方富海合伙人黄保刚、奥纬咨询合伙人张君毅

    马前程:各位下午好!这次对话主题是未来出行新形态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今天下午的三场圆桌论坛安排得非常紧密,前面两场分别从市场用户、技术、产品甚至政策对城市NOA新的自动驾驶新的阶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干货满满,听完之后收获很大。最后的环节,大家可以放松一点,因为刚才听得很累,最后一个就是投资,这个新的阶段会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有哪些产业布局的机会,我们今天请五道位嘉宾做探讨,开始之前先请几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公司。

    王建勋:谢谢各位,我是一汽解放的王建勋,解放大家都很熟悉,解放是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的发源地,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0年了历史。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公司也非常关注汽车行业新四化方向转型,公司前几年做了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公司,在这些领域都有一些布局。

    马前程:期待一会儿的分享,有请连总。

    连一席:谢谢主持人,我是连一席,来自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是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我们服务多类投资者和国央企的客户,我们主要关注一些新兴的产业趋势,包括独角兽公司。智能驾驶是我们关注的产业方向。

    肖太明:我是来自上汽产投的肖太明,有300亿的在管资金,是保险机构投资私募股权资金的A类白名单,主要围绕汽车出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投了非常多的项目,我个人介绍一下,其实我以前一直在汽车这个行业,在比亚迪汽车和北汽投资都做过,我在汽车行业是老兵,做投资的时间还稍微短一点。

    黄保刚:大家好!我叫黄保刚,来自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公司,我们目前VC管理了350亿的资金,投了600个企业,IPO100个,汽车行业投资将近50亿投了50个项目,汽车行业收获了10个IPO公司,我们五年之前布局了智能化,现在汽车行业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还有一些小的细分赛道有机会。

    张君毅:我是张君毅,我是奥纬咨询合伙人,奥纬是一家管理公司,有一家母公司叫威达信,奥纬是排名前五的战略咨询公司,六千多人,全体收益28亿美金的咨询收入。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帮助一些企业进行战略规划、运营提升等等,同时也帮助很多财务投资人进行投前的尽调、投后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我们还有一家兄弟叫美式,在中国只进行了人力资源咨询业务,但事实上美式也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集团,在管金额是4000亿美金,咨询是16000亿,是黑石背后的母基金。我一直在汽车人,16年跟李斌共同创立蔚来资本,担任管理人的角色,短短不大几年的投资经历也投了一系列项目,从新能源到智能网联到自动驾驶也有公司上市,现在我另外一个身份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就是最老的股票,小飞,我是小飞的独董,跟今天的话题有相关性,我也是ADas公司纵目的独董。

    马前程:感谢嘉宾的介绍让我们对他们的专业背景有一些了解,第一个问题提给几位投资人。中国智能驾驶的投资,我感觉从特斯拉上市以后,特斯拉自驾的概念,在17年、18年前后有一轮高峰,那时很多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通过那波投资,虽然有很多企业没有跑出来,或者到现在还在坚持,但是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化的速度,大家能够感受到智能化,大家愿意为它买单,起到了教育和产业初期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单车智能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或者还有一些问题,或推出车路协同或者车能路云一体化,或者帮助这个技术迈上更高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投资的逻辑,从一二级角度有哪些变化,投机逻辑上原来那几年和未来几年有什么不同?

    张君毅:我觉得从自动驾驶的变化,首先要说外部环境发生本质化的变化,从略有泡沫的科技状态回进入到审慎发展的阶段,因为我们做一级市场的时候,从二级市场退出,过去我们考虑二级市场上市,现在更多关注在人民币创业板、科创板、港股上市,由于这样的经济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使我们对项目的期许和期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蔚小理的成功,现在这么规模化的发展,最终到底是美国资本市场不盈利、没有量产、都能上市、保持比较高的估值,保证了它的运行。同样的道理,我们布置自动驾驶的时候,之前很早就看了自动技术,在各种比赛中就看了,但真正布局企业,因为蔚来资本就在布局,我第一个就是商用资本公司,就是图森,之所以看图森,乘用车场景更容易落地,的确也是因为一些原因,我们估值没有投图森,证明是对的,因为图森是第一个能够在美国上市的,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大家看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都受到一定的折损,还有上市压力。在那个阶段陆续出现一系列公司,有些公司专注LS公司,有些仿特斯拉,用视觉、L2到L3,这是刚开始的头部企业的选择,甚至很多企业说,干脆自己造车吧,有些公司有这样一个想法。但是这样一个想法随着跟整车的结合越来越深入,这个市场难度越来越大的时候,大家都在调整,只要2005年跟辅助驾驶相关的公司几乎没有一家没有调整过经营策略,包括车企,因为大家都在摸索过程中。到后来大家认可了,独立的公司是很要生存,我一定要拥抱主机厂,拥抱合作单位,大家开始给主机厂提供解决方案。但是随着后期的发展,由于整车竞争越来越剧烈,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开始压缩,前两天有一个访谈,基本上ADas到千元级的情况,包括激光雷达,最早的高清激光雷达单个键要几万块钱,现在有些企业的激光雷达键只有几百块钱,后面的原理技术都不相同,但是一个东西,传达给用户的是一个东西,用户装载车上又是一个情况,导致千军万马所有企业都要冲这个L1、L2的市场,就变成了价格战,为了变成主机厂不断降价,难度是什么?第一我的项目利润不一定很高,我还要定点量的事情,定点量也要受制于主机厂。

    第二客观来说,一些企业改变了自己的上市初衷,因为科创板对上市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盈利要求,我们所谈论的企业很多都是在边界上面的。

    张君毅:为资本而改变,有些企业要转变为服务商,我们看到小马智行,找到了中东的金主,有一些不变初心的动作,这两个路线很明显,一个是接地气做车的应用。还有一部分伴随相对比较高端的企业,留给这些技术公司的空间其实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最后一个观点就是像这样的企业,最终得熬下去,因为这些企业会变得越来越集中化,看哪些公司成为资本的独立公司,或者被一些大企业收购,或者成为能够持续服务的企业。

    马前程:感谢张总给这些公司战略的建议。黄总是产业背景的财务投资人,你们怎么看投资逻辑的变化。

    黄保刚:取决是你是什么类型基金,对于早期基金,汽车产业可投资的赛道不多了,在细分赛道还有一些机会,对成长型基金来说,现在都有一定的玩家,主赛道很清晰,细分赛道不像早期基金百花齐放,存量基金只能在十几二十佳企业寻找确定性,未来能成长成成熟型的企业,大多数企业最终被并购者,对成熟期项目该跑出来的已经跑出来了。没跑出来的,难度系数很大。我讲一级。

    二级,汽车产业很大,我们十年之前布局电动化,五年之前布局智能化,该出来的都出来,没出来的就结束了。对二级市场是这样看的,一级二级打通来看,电动化已经成长出千亿企业十家,智能化的公司我相信未来有数家千亿公司,就几十家过几百亿的公司,从大的方向来看,直到2021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十大,过去一百年中国没有一家,这些公司做的产品很多,系统打法或者怎么样的打法也好,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产品做到世界前三就放弃,同样对中国公司来说,做了中国前三,要么接洽来融资很困难,因为市场已经把成长期估值很高,融资会越来越困难,融资难募资难。

    马前程:电动化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成长阶段,动力电池,从0做到上市的特别多,但是自动化的时间窗口好象没那么长,还有很多传统零部件往智能化转的很快,导致很多智能化核心供应链已经是上市公司了,投资机会除了一级可以看二级,感谢方总的分享。

    肖太明:大厂出来一个团队,追着给钱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当一个东西刚出现的时候,只要有这个东西,就会有很多人看,人们会把刚出现的东西看得特别美好,到今天智能化汽车的普及率非常高了,我看一个数据23年辅助功能新车配比到了40%,考验更多的是企业的落地能力,投资人是最现实的一群人,需求产生价值,只有把产品变成商品,才能拿到投资人的钱,到今天这个阶段更关注的是最便宜、质量最稳定地批量生产出来,然后卖给客户,然后实现价值,对今天还存在的企业来说挑战是非常大的,因为汽车行业从产业链的整个链条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大家活得都不容易,整车厂赚钱,创业企业也不赚钱,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也不怎么买单,今天的投资形势到今天这个样子,就看谁能熬下去,可能对于企业来说,谁能把成本关注好、质量关注好对企业的生存是最重要的,以前有投资人的钱去用,但是今天的融资环境很恶劣了,对利润要求越来越高从退出渠道来说也越来越难,我觉得对企业的挑战非常大,我们看智能化企业的时候,更多会从成本、质量、量产的能力去考虑,技术这个因素反而不是那么重要。重要性会降低一些,大概就这些。

    马前程:肖总谈到这个阶段炫技不是那么突出,大家更关注的是商业的东西,能把钱赚回来,变成可持续的项目,下面请研究二级市场的连总二级市场的角度,现在有没有什么风格的变化,或者大家认知的变化。

    连一席:站在产业研究的角度,核心还是要关注当前产业存在怎样的痛点,通过一个技术跟商业化实际的进展,解决这些痛点才能真正创造投资的价值,今年看到产业比较大的趋势,就是上一场圆桌的话题,就是讨论城市NOA,这是我们之前一直跟朋友讲的一个观点,这个产业核心的矛盾到底在哪里,消费者没有买单,我们觉得核心的原因有几方面,因为前几年落地的产品主要还是在高速,如果大家用过高速NOA的功能也是非常实用的,但是是非常低频的场景,可能只占10%的时间,如果花几万块钱购买这样一个功能,说实话性价比确实不是挺高,但随着城市NOA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是高频的场景,如果把这些功能做好,是能够切实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让消费者真正产生购买的意愿,其实最近我们看到很多爆款车型上体现出了这个趋势,刚才讲到宝骏大疆版的车还有小鹏的车型。我们看到高速技术迭代过程中,对整个产业链有升级带动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整个产业分成感知到决策到执行还有定位等等模块,包括感知的激光雷达,到4毫米波,还有决策里面的高算力的芯片、算法等等,还有执行里面的线控底盘,包括通信里面要适应大数据传输的车载以太网,还有一些定位的模块,我觉得这些都是随着产业趋势深化会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方向。

    马前程:几位投资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投资逻辑新的趋势。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家都知道,最近各个论坛都再说国家层面要规模化推广车能路云一体化,而且要规模化推广。这个政策可能会更加精准,基于这个,先从一汽解放王总开始,大家知道解放是龙头公司,在资本市场也是很有影响力,解放发布2025、2026年的规划,特别您谈到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和探索,从解放的角度,在车能路云这一波有什么机会,或者说对产品的销售或者说对我们的业务会带来哪些机会?

    王建勋:我觉得解放未来的产品一定是新能源+智能化这样一个方向,在解放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围绕着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持续关注一些投资机会做孵化。前两年我们更注重的是供应链上商业化的场景落地、供应链的机会,目前解放更关注的是我们作为整车厂,可能要打造一个垂直的跨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去追求的一个目标。打造一个更具有成本竞争力整体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我们主要是做商用车,商用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在特定的场景中带来商业的价值,我们现在觉得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在一些封闭的场景、一些短途运输有应用,比如城市的洒水车、垃圾清运车或者渣土车,或者封闭场景港口的运输车,矿山的矿卡,从中长期来看,有一些在高速上搭载氢燃料的车,从能源属性和部件属性上都会带来很多的机会,特别是智能化很有可能给客户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投资方向。

    马前程:作为商用车企业,谈的最多不是技术,更多谈的是成本,我们要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产业竞争核心还是有差异的,商用车规模化还是非常重要的,将来电动化和智能化推动商用车用户层面的商业模式,将来车队的管理会有智能化的变化,提醒投资机构的朋友关注。感谢王总分享,也想听听几位投资人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先从肖总开始。肖总是做直接投资的,车能路云带来哪些机会。

    肖太明:智能驾驶是两条路线,一个是单车智能,一个是车路协同、车能路云,国家一直在提倡车能路云,单车协同上的商业模式比较成熟了,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单车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应用趋势很明显了,而且这种商业模式比较好计算,就是单车用量是多少,然后占有率是多少,我给你未来市场空间有一个评估,但是在车能路网这一段,因为地方政府都在推示范区,示范区有一些需求,但这种市场空间,我们也在关注。但我觉得车方面,中国是有优势的,就是中国政府做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非常有效率的,而且当年看一个项目的时候,跟高速公路相关,说每年基础设施上万亿,钱一定要花出去的,原来修高速公路,这些路修好,没有地方去做投资,在做路的智能化改造,政府是有动力做路端的投资,这对行业企业也是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一个是渠道的能力还是要非常强。

    马前程:如果政府采购的话,就会涉及到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太容易复制。

    肖太明:对,对我们投资判断起来还是有难度,确实它带来了一定的需求、一定的市场,尤其对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也能获得一些市场的支持。但是在车能路网里面,能源方面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电动车越来越多,它的混能网络越来越重要,我们买了车希望很方便地充上电,包括小区充电桩的建设,包括快充桩的建设,这带来确定性的机会,我们做投资喜欢确定性的商业模式和确定性的机会,是可持续的机会,这个方向有很多做充电桩运营和充电模块产品的企业。

    马前程:这几个领域,充电的模块或者更核心的元器件包括充电桩的生产制造包括运营,你排个序,你更看好哪个?

    肖太明:我觉得有核心技术的跑得最快,有充电模块的产品,本身技术门槛比较高,这样的企业走得比较稳。像充电运营领域,做得也非常大,这个领域有潜在的门槛,无论是资金的还是运营效率的门槛,都很高,这个领域我们非常关注。

    还有就是车路协同,路侧传感器,路上越来越多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等,对提高整个效率硬件的投资,我们也会关注这方面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是比较有确定性的。

    马前程:硬件更容易标准化,有请黄总谈谈您对这波车能路云带来的投资机会。

    黄保刚:我讲几个观点,第一车联网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类似于道路预测,不是单车智能能实现的,第二比如摄像头遮挡等原因,有一些安全性隐患,我觉得车联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通用传感器的时间很早,如果有摄像头、激光雷达,竞争很激烈了,从车联网的角度来讲,大参与方主要有主机厂、服务商、硬件制造商五大类,具体的形态上来看,汽车车联网主要是车跟车、车跟人、车跟路、车跟网之间的交互。整车厂我们也投了,在运营商跟GSP比较少参与,服务商也比较少参与,硬件厂商里面类似做PBOS组合定位的OBO、ICU的,做高速视频的,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因为车联网的渗透率相对特别高,如果一个行业渗透率在个位数,尤其5%以上,我觉得早期基金有比较多的机会,当一个行业渗透率超过20%甚至30%以上,这个市场大的格局基本已定,现在车联网还是在慢慢发展过程中。自动驾驶必将到来,我们觉得是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随着车联网、车能陆运的建设,成本的下降,我觉得这一天终将到来。一汽解放讲商用车,以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成本控制拼到最后都是拼这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了,18年之前渗透率不高,19年之后蓬勃发展,一头扎下去很多玩家,导致竞争激烈,通过并购、整合洗牌以后,不仅是零部件厂商,厂商也是一样,那时候主机厂,合理利用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谢谢!

    马前程:黄总预测大概什么时候形成这个格局。

    黄保刚:要五年以上。大家可以看包括小鹏卖股份给大众,如果你不能赚取剩余价值,不能给股东股权回报的话,这个生意是迟早玩不下去的,需要更大更有能力的玩家,走向全世界。我们在良性市场发展下,每家有自己擅长的,之前我在德国、法国看到很多零部件要么是大而全的,要么是小而美的,但是这个小而美就是世界第一第二,这样的企业才活得下去。

    马前程:一定是全球化的,小而美,隐性冠军,要么体量非常大,抗风险能力强,中间的就比较麻烦。

    黄保刚:中间就是并购整合,我花了很多时间搞并购,我觉得上市公司并购,未上市公司有很多机会,通常我们讲的中期后期,回归到合理的价值中枢,可投资的少,因为投资也比较卷,如果未来市值不到一百万,流动性有问题,未来需要找到中大型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方向。

    马前程:感谢黄总,由张总简单地给我们做个判断,你看好的这一波的车能路云车路协同有哪些比较好的机会。

    张君毅:车能路云一开始投的时候,大家很多在投车能路云的情况,我们先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都是早期,投车能路云是人民币比较多,都是来自管理机构、研究机构、科学机构做这样的事情,早上很多讨论也很明确,两者之间走到终局一致的。如果车路协同,我们刚才说到车联网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车联网连接过程中,5G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随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出现,我还要搞云端大脑。在路上考虑的工作很多,我们一直在抱怨高速公路收费太多了,十年以后还在收,但是怎么为它更新,就是通过智能化的更新,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各地政府在进行智能化改造路端的时候,执行的标准、推广的技术所引用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叫百花齐放各显其能,在这种情况下,车子特别是卡车要跨区域运行的,很少说端到端在区域能运行,这种情况下怎么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状态,一方面是通过国家定标准,另一方面是企业通过它的项目制定标准,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最简单的商用车运营场景,其实这是一个toB的声音,但实际是toC的声音,我的规模达不到,一汽解放这样的重卡汽车进行处理,这是现在我们知道的一个情况。

    还有高速商用车这块,我走过两个这样的企业,一个没投,还有一个通过智能驾驶不能让卡车变成无人驾驶,在高速公路上无人驾驶,但是可以极大地降低驾驶员的工作强度,而且在这种推广方面,它的存在也会反向对路进行规范。我们的800高压快充这块,华为抱有极大的野心,今后要在所有的高速公路使用,如果基站铺完了,能量铺完了,如果他再出一条跟乘用车相关的商用车的路线方案,是不是它就可以成为这个区域的整合者或者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

    另一方面,我必须提示比较现实的问题,车路协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有车联网。怎么样形成一个巩固的商业模式使这些企业持续性地除了卖连接以外还要赚钱,因为单车智能一部分是硬件的东西,一大部分是软件的东西,在车路协同也要有软件给予支持来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怎么在中国的环境下对于这些软件或者解决方案公司或者集成公司给予一定的估值也好或者宽容度也好,否则这些公司都会在日常的业务工作当中变成不是方案提供商,而变成了一个一个项目的执行者,这种项目执行者在资本市场上面是很难有非常好的估值。最终我相信从国家的想法来说,国家会建立一个统合机构,把路上跑的车的信息全部集中起来,把车上电池的信息业集成起来,同时如果可以的话,把这些车辆信息、行驶信息等集成起来,当达到的时候,这是一个本质性的变革,也就是足够快,云端大脑足够强,我的车辆单车智能就会被极大地削弱,就像特斯拉一体化底盘一样,如果车没有碰撞,为什么要做得很坚固,其中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

    马前程:时间关系,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大家可以简单做个回答,新的阶段或者说智能驾驶产业链,我们一二级市场投资策略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差异,有请黄总。刚才张总已经谈到一些,请黄总,一级喜欢什么项目,二级喜欢什么项目。

    黄保刚:我看了很多企业,我觉得自动驾驶公司先让自己活下去,要么你不断融资,要么你产生盈利,因为这个行业成本都比较高,我看到过去很多做高阶的公司要么活不了,要么活得很艰难,要么转向ADas,这是我看到的企业。高阶公司很贵,没法投,有个公司图森美股上市可以对标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一级市场的估值高得离谱,自动驾驶硬件上面该投的都投了,小的自动驾驶芯片,最近几年稍微布局了一点!类似于半导体,这是我们参与的,但不是很多,客户质量高的,成长好的,估值还合理的,我们现在看不多,我刚才说跑得出来的,大家每家都很熟,能走出来的,在不确定性中满足刚才说的标准。

    马前程:纯硬件比如芯片这种公司?

    黄保刚:激光雷达的芯片,因为车联网发展带来,比如CDS芯片,这种过去在国内是比较少,现在扎堆到上面的标的越来越大,大的主控芯片无论是驾驶芯片等等越来越向头部去使用,终端芯片的包装,比如地平线,黑芝麻等等,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实力,所以看看中型的,看培育还是可以的。

    肖太明:一二级市场是联动的,对我们投资来说,在看一级市场项目的时候,也会同时盯着二级市场算我们的收益,所以今天的二级市场,对我们做意向投资是压力非常大的事情,因为中国五千多家上市公司,我们能投的项目基本上都有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在参与,看到他们的估值,大把二三十倍PE的公司存在,所以在看一级市场的时候,我们会自然不自然地做一个同类的对比,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去做判断,去预测未来的增长的时候,就会比较谨慎,我同意黄总的说法,我们创业做企业,要么在小市场做老大,一定要把自己做成老大地要么在大的市场做一些更大的产品,就是我们在车的领域投资,我们更喜欢做单车的用量在一千以上的产品,这样你的市场规模足够保障你成为一家100亿左右的上市公司,我觉得上市的路很难去走,未来的空间也比较有限,我觉得做企业,竞争到最后,尤其在汽车这个行业,因为汽车都是论斤买的,四五十块就能一辆汽车,十多万汽车一两吨重,在这个行业做的话,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能力、效率一定要在这各行业做到顶尖的水平,一百万只能出两三个不良品,对企业的运营要求是非常高的,企业运营到最后,对企业家的运营能力,对成本控制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马前程:肖动提了非常好的建议方向,一开始是拼技术、产品,最后还是拼企业的基本功,企业的真实实力。有请林总谈谈从二级市场或者可以从一级市场谈谈你们对项目的判断,你们二级市场更喜欢什么样的类型的?

    连一席:今年以来,我觉得二级市场对智能汽车的投资,跟几年前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大家关注二级市场的话,可以看到这几个月主要上涨的是跟华为生态伙伴的公司,但是其他的新势力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上涨,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这跟2021年蔚小理一起上涨的是不一样的,这反映出一个什么情况,整个行业确实进入到一个存量博弈到内卷的状态,尤其是以华为为代表,赋能它的合作伙伴,在整个体系能力上包括营销、产品定义能力上,确实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我想说的第一个变化,现在是一个结构性分化的状态。

    第二点,我看到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这轮智能化的上涨或者最近这波行情,你会发现供应链上涨的也不多。这里面我们发现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在车企自研的博弈上,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趋势是车企在下半场越来越想把智能化作为核心的差异化的点,不管是算法上还是芯片上要一定程度的自研掌控核心能力,我们看到一些公司在毛利率上包括商业模式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总结下来,我觉得从二级市场的角度可能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还是要拥抱这轮活下来比较优秀的龙头公司,随着份额的成长有进一步头部集中的趋势。第二还是要考虑车企自研的问题,如果你跟比较强势的车企做的话,他们短期会用你,但是在他掌握这个能力之后,他们可能就会转向自研,这里面要找一些车企不会去碰的环节,比如说刚才几位投资大佬讲的车载里面的以太网等等,我相信芯片类跟车企的供应链有挺大的不同,所以我觉得还是有挺多细分的机会,但是它并不会说会成为百亿千亿的上市公司,这是二级市场今年新的变化。

    马前程:正好谈到最近比较热的华为链,我看解放也跟华为刚刚签约,最后我们有请王总谈谈您对一二级,因为你也负责资本运营,也有自己的角度,给我们简单分享一下。

    王建勋:作为主机厂来讲,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做产业链的布局,我们布局这些企业的时候,关注的更多是一些核心技术和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开发的新能力,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个点,从我们自己二级市场的感受来看,有的时候二级市场投资者会比较关注有影响力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这是比较明显的,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市占、商业化进程,我们感受更明显一些。

    马前程:感谢王总最后的分享,感谢五位嘉宾围绕着几个核心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希望跟在座的参会代表能有一些参考,下面有机会跟几位嘉宾继续做线下的沟通,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五位嘉宾的分享!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