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明晟去年宣布,A股将于今年6月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而「入摩」作为今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已吸引不少全球投资者提前部署「扫货」,由年初截至上周五,沪、深股通累计净流入金额达968.8亿元人民币,按年大增51.1%;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自从2月A股调整以来,海外机构增配A股近100亿美元,可见「入摩」威力。
MSCI将于美国时间5月14日(本港时间15日凌晨)公布半年度指数检讨结果,同时将揭晓下月起获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名单,《经济通通讯社》将为各位读者继续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留意潜在被新纳入的股票
MSCI指数将在6月和9月分两次将A股纳入,每次纳入比例均为2.5%。中金公司早前的报告指出,MSCI将根据其全球统一的指数方法并结合对于A股的特别要求,确定6月被入MSCI的A股标的,由于A股被统一纳入样本筛选之后降低了指数进入门槛,使得之前不满足进入指数的中小盘股票得以被纳入。预估最终大约有229只A股纳入名单,总量上与当前231只样本相差不大,但双向进出影响的个股可能多达近100只。而潜在被新纳入的股票主要集中在年初以来表现较好的板块,如医疗保健、消费品等领域,股价上涨使其从原来的中盘股晋升为大盘股。
市场指,5月14日和8月13日是MSCI指数成份股季度调整的时间点,在这两个时间点区间内,MSCI大概率将对是否提升市值纳入因子和增加中盘A股成份做出反馈。如果MSCI提升A股市值纳入因子或者增加A股中盘标的,则主动型资金将为市场带来相当可观的边际配置资金。
入摩倒逼中国扩大开放,惟市场化言之尚早
MSCI环球新兴市场指数属市场上最权威的一个指数,其认受性在于有大量国际基金专门追踪该指数,当A股被纳入MSCI环球新兴市场指数后,这些被动式管理基金(例如ETF)便必须买入该等逾200只成分股A股,意味著大量外资不得不在资产配置中纳入A股。国际投资者必然不希望在缺乏市场化的国家或地区投资,A股亦正正被诟病不够开放及弊病丛生,导致三度入摩失败。而今次A股入摩成功,反映了中国为与国际接轨所作出的努力,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及逐步推行的金融市场自由化措施,而另一方面,海外投资者亦会期望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将来作出更多改变,例如加强股市方面的法治精神、容许国际资金自由流出中国市场、进一步改革停牌制度等,而对于在A股上市、尤其是被纳入摩指成分股的公司,外界对企业的治理水平有更高要求。
市场认为,中国应将成功入摩视为金融改革的契机,增加股市以至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及法治化程度,而这最终决定权仍在中国政府手上。但是,中国经济面临对美贸易关系转差及债务堆积这两大风险,再加上去杠杆政策持续收紧资金面,中国政府为规避经济危机,预料将不会放弃调节市场的权力,亦不愿过分放宽资金流出限制。总之,中国资本市场距离完全市场化,仍存在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