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悦
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从蛇口到全球,大批中国企业正向世界级巨头转变。科技变革日以千里,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自我刷新?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从蛇口到全球:创新无止境主题论坛暨《无止之境》新书线上发布会”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举行。论坛以《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新书发布为契机,以中国平安等蛇口精神传承者为样本,探讨新时代企业创新与商业变革。
从20世纪末诞生华为、平安、富士康、腾讯等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明星,到21世纪涌现大疆等新一代科技企业新秀,深圳不断为中国商业领域奉献世界级的创新样板。从一片白纸开始,深圳如何在40年间批量制造出如此多的世界级企业?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试图通过《无止之境》一书,以中国平安为例,寻找问题的答案。
秦朔认为深圳批量发展世界级企业的动力来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客观来看,四种资本支持着企业的发展。一为制度资本。深圳是中国创业制度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在这里,企业可以充分释放想象力,蓬勃生长。二为社会文化资本即人力资本,深圳多元、开放、移民的城市文化属性,为深圳企业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其三,是自然环境的禀赋,毗邻港澳的优势,赋予了深圳企业全球化的眼光和基因。正如中国平安,公司成立伊始,即提出“立足蛇口,面向全国,最终走向世界”的目标。最后,为技术资本。过去几十年,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种技术革命在中国同步发生,中国企业具有的人口效应和后发的学习优势。
主观而言,秦朔认为深圳的优秀企业具有共同的特质——拥有目标远大、专业气质浓厚的企业创始人。对于王石、任正非、马明哲、马化腾等人而言,把公司做大、基业常青,在公司中展示其个人能力和创造力,远比其个人在公司占有多大股权和财富更重要。这些企业家完美融合了创业者的追求和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并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学习欲望。无论是任正非提出的“华为的冬天”,马化腾强调的“腾讯6个月可能就会破产”,还是马明哲在内部经常讲的“不折腾的组织没有希望”,莫不如是。
顾立基是老蛇口人,曾任原蛇口工业区副总经理,深谙蛇口精神的宝贵。顾立基也曾任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并现任监事会主席,见证了中国平安从无到有、从小大的发展历程。
顾立基表示,迈向第四个十年的中国平安,正在开创性地推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发展模式。正如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为《无止之境》所作序言所写:作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生动写照,中国平安的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未来,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中国平安”,为中国保险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