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二战结束和世界秩序重塑也是70多年。纵观70年,虽然中国目前短期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从长期视角来看,现在其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利的时机。从全球比较来看,也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如果能把握好,中国有可能从大国变成世界强国。
一、战后70年全球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1948年-1966年期间,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当时,欧洲、日本刚经历战后的一片废墟,美国对其经济重振提供资金、产品,即马歇尔计划,彼时日本、德国基本上没有贸易顺差。
1966年-1975年,马歇尔计划支持了德国的重建,德国也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在此期间,日本有一段时期和德国相当,但是到了石油危机之后,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贸易顺差也明显收窄。
1976年之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并且不断扩大。
中国贸易顺差目前位列全球第一。与此同时,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逆差国,因为大量进口,美国基本上把制造业外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发展中国家现在的经济全球占比基本与发达国家相当,这是70年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很重要的变化。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面临困难,但发达国家情况也不太好,之所以如此,发达国家被发展中国家赶超,其内部政治矛盾愈发激烈是重要原因。
次贷危机前,中国还只是位于全球出口的第三位,短短十年,中国现在已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美国、德国份额相对下降,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差距几乎是日本一个国家的份额。为什么现在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且是最主要的工业生产国,而美国在制造业则明显的相对衰弱?
其实,十几年前,美国就提出重振制造业和制造业回流,但是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仍然不断下降,目前没有反弹的迹象,仅仅占GDP比重略超百分之十。特朗普减了1万多亿美元的税,基本上没有任何美国制造业显示回流的迹象,包括GE宣布关闭美国工厂,美国的工会也在反对。这说明美国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
美国五十年来五百强企业里的制造业企业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当然美国存在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新技术企业,但是中国正在迅速赶超,例如BATJ和5G方面。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虽然短期有下行压力,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还有30%多。制造业现在短期的压力,其实是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往高端转型的一个阵痛期。虽然中国的GDP还只有美国的70%左右,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是美国的1.7倍,这是惊人的数据。现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已经在往前迈进,如何完成这关键一跃才是最主要的。
二、中国领先美国的几个领域
中国在几个方面已经领先美国,特别是金融科技行业已经领先美国。美国现在还主要是信用卡支付,美国信用卡支付的成本是3%,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成本不到1%,这对企业供应链,对流通领域至关重要。通过5G技术派生出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的应用,中国非常有机会弯道超车。
仔细观察消费品方面的数据,也可以理解为何特朗普主动推迟对中国1600亿美元的商品加税,因为这些产品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的80%-90%。笔者曾经与墨西哥央行官员交流,询问为何雨伞墨西哥也能生产,危地马拉周边都能生产,美国还要从中国进口?墨西哥生产的雨伞,不仅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而且运输成本也低,但为何最后产品比中国更贵?在笔者看来,一是劳动生产率,二是基础设施是最大的差异。供应链的重构会极大地提高效率。中国在劳动生产力改进方面,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浙江早前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目前已基本上转移到了越南,留下的生产企业基本都是现代化的。比如说纺织、服装业中都是先进的机械设备,用智能纺织、成套制衣设备在生产、出口。
另外,中国制造业已经在全球牢牢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比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不难发现,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5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中国医疗保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中国在教育、养老设施等方面也存在缺失,服务业亦有待提升,这也是下一轮应对提高内需重要的支撑和机会。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仅仅依靠出口。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内需市场零售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年巨变。十年前中国的出口还排在世界第三位,但零售却是美国的1/3都不到,今年已经跟美国接近甚至有超越的趋势了。
三、继续开放和深化改革,中国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中国现在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举措是开放。为什么开放这么重要?最近中国的经济数据短期内都有下行的压力,但有一个数据是很乐观的,就是外资流入数据。很难想象中国在面临如此棘手的贸易冲突情况下,甚至是在全世界外资流入都在剧烈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的引入外资量还在增长。目前美国外资引入量下降30%-40%,欧洲下降程度也相当,只有中国逆势增长,这个是很奇特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中国外资撤出的报道,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流入更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关系密切。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只要继续坚持开放的政策,外资就会大量涌入。
展望未来,中国保持继续开放并深化改革,还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的。
(本文根据京东数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在第十届莫干山会议暨纪念莫干山会议35周年研讨会发言整理而成,经作者审定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