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子云:现在各处天台上都挤满了人,有股民、“币民”、球迷,而近一周来不少大宗商品投资者也挤上来,和前面三个群体凑齐“天台四金刚”。
一般情况下大宗商品投资者显得比较风轻云淡,因为这个行业属于典型的大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关,只要周期性操作就不会太离谱,且短期内波动也不会太剧烈。之所以挤进“四大金刚”,是因为近期商品市场反常地大幅波动。
跟踪从石油到咖啡,从黄金到铜,从猪肉到大豆等25种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彭博商品指数本周跌至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彭博大宗商品指数6月创下了两年以来最大月度跌幅,其结果是从5月底的今年高点至今,一个多月中该指数跌幅将近10%。这样的跌幅远大于以波动著称的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指数,后者同期只下降了略超1%。
盘点具体品种就会发现,大宗商品已经陷入了一场“比惨游戏”,尤其是7月11日成为“商品血洗日”。在能源方面,北海布伦特9月原油期货收跌5.46美元,创2013年11月28日以来最大单日美元跌幅;百分比跌幅6.92%,创2016年2月9日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此外原油市场中另一个基准价美国西德州油表现也同样不佳。虽然美国原油库存创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但这并不足以提振市场信心,油价还是创下一年来最差单日表现。
金属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铅和锌的价格均跌至约一年最低位,铝、镍和锡也在苦苦支撑。本来理论上说当工业金属由于需求前景黯淡而价格下跌时,作为重要避险资产的贵金属会从中受益。但这次连黄金都没从跌势中幸免,美元上涨再度削弱其避险属性。从4月下旬以来,金价已经累计下跌约7%。
农产品更是这轮下跌的“重灾区”,彭博农产品指数下跌至历史新低。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品种全线下挫,处于风口浪尖的大豆价格更是跌到冰点以下,上一次大豆价格处于目前水平时,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
大宗商品市场从以往的平静转向狂暴,突变的画风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在这背后是全球市场需求疲弱、争端不断升级、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加强以及欧佩克采取增产措施等利空信息密集砸向市场,让商品市场不堪重负。
不过比商品价格下跌影响更深远的是未来趋势。由于和需求等基本面密切相关,商品价格通常被视作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尤其是铜和石油这些与工业用途广泛的商品价格能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价格普遍下行意味着对经济前景已经发出预警信号。
商品价格下跌会带来连锁反应,从而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广泛的负面影响。近几周商品市场下跌已经让新兴市场雪上加霜。原材料生产和出口是不少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支柱,而出口减少会让这些经济结构本来就脆弱的国家面临更大考验。比如需要应对本币贬值带来的冲击,就连澳元和加元这样发达国家的大宗商品货币近来都陷入波动,更别说智利比索等规模小得多的货币了。这种联动效应目前已经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同时,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和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也双双下挫。
更严重的后果是大宗商品收入快速下降,会让一些出口国债务违约的风险加大。从一些指标衡量,目前的全球债务形势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更严峻。国际清算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的全球债务为60万亿美元,与目前170万亿美元的债务相比要小得多。更糟糕的是,今天全球债务与GDP之比,要比2008年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垮台前高出40%。
一些收支严重依赖于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成为全球债务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而率先泡沫破裂。最坏的情况则是债务危机向更广的范围蔓延,向上传导至发达国家,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更严重的破坏。从目前情况看,几乎无法阻止债务泡沫进一步膨胀的趋势。
但仅仅在半年前,这些风险还被广泛忽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年初的时候,大宗商品被普遍看作今年前景最好的领域。当时受全球经济增长有力、美元疲软影响,大宗商品高歌猛进,当时亿万富豪、有“新债王”之称的债券经理人杰弗里·拉克还在看多大宗商品,认为是今年的最佳投资之一,其给出的理由是商品通常会在经济周期的后期阶段上扬。
不过,即使大宗商品遭遇“夏季跌势”,但还有机构作为“死多头”依然看好后市。高盛报告认为目前大宗商品市场有些反应过激,并维持对原材料的看涨立场,预计大宗商品在未来一年内将攀升10%。不幸的是,高盛的报告在大宗商品圈经常被看作是反向指标。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