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霞
中国期货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成为国内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市场上对冲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期货行业作为衍生品行业,其功能主要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正是依靠这两个功能,实现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货交易所及期货中介机构在服务产业客户的过程中,会提供仓单质押、仓单流转、基差贸易等服务,但由于传统仓单质押融资存在货物难以定位跟踪、归属难认定、货物价值难以动态评估监管、货物处置流程复杂等诸多问题,产业客户难以做大融资规模,重复质押和仓单诈骗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发挥。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国家和监管层面要鼓励金融科技创新,鼓励新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他建议加快试点,并且在试点成功基础上尽快制定鼓励区块链技术在期货等行业应用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推动金融行业大规模使用。
金李介绍,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以时间顺序组织的数据区块的链式数据结构,并辅以密码学等原理保证不可篡改、不可否认的分布式账本。同时,区块链技术利用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访问、生成和更新、编程和操作,最终完成信息流、资金流传递的价值交换网络;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联盟链进行仓单确权后,银行可以放心地为企业放贷,通过联盟链的数据集体维护、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强等特性,可以有效防范仓单重复质押,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货物状态多点接入、全程实时监控,确保货物的真实可靠。
金李建议,国家号召更多银行、产业机构、交割仓库、贸易商、交易所等机构参与其中,建立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客户的新生态。
金李还建议,对于相关金融机构对于新技术手段的投资,特别是和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比如低碳环保和乡村振兴有关的期货衍生品相关的技术投入,例如碳汇,能源合约,特色种养殖的产品价格远期合约等等,可以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更好激励企业投资于相关技术研发,加速技术成熟,更好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曹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