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金霞郑源源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报就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农村金融时报》: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保险业肩负怎样的使命,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周延礼:当前我国商业保险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进器和稳定器。截至2021年底,我国保险业提供保险金额12146.2万亿元,全行业赔付支出1.56万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作用。
以农业保险为例,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质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大灾害中,农业保险赔款占农业直接灾害损失占比已经达到10%,农业保险成为农村灾后重建重要的资金来源。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为965.18亿元,同比增长18.4%,为1.8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共计4.78万亿元。
同时,商业保险积极参与医疗、养老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据统计,“大病保险”覆盖人数已达到12.2亿,受益人数超过5535万,保险的年度支出超过500亿元,有效保障了个体不会因重特大疾病而陷入贫困,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在实现三次分配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保险是重要的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商业保险参与三次分配后,能够更加精准地匹配弱势群体,目标人群更为准确,更具有针对性和公平性,有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但同时,商业保险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产品创新不足、各级政府需要逐步提升认识、需要相关政策配套支持等。因此,为进一步发挥保险在三次分配中的功能作用,促进社会功能作用,推进共同富裕早日实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保险制度纳入三次分配的整体发展格局和框架体系中。由政府主导,在三次分配的运行机制、制度安排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指示,建立商业保险的精准保障和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在财政、税务方面加强对商业保险的支持。一方面对于商业保险在三次分配方面所做的产品创新研发费用予以税前扣除,在政策性、普惠性保险面世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是适当提高纳税基数,将个人用于购买商业保险的支出(包括但不限于健康险、车险、长护险等)在纳税前扣除。
三是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商业保险的发展,往往涉及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例如农业保险的推进涉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等;健康保险的发展涉及医保局、医院等。为了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三次分配的机制。建议在保险相关的部门间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工作小组,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有机统一的功能作用。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参与的各个方面普及关于商业保险的知识,政府部门要切实从思想上重视保险的功能作用,善于利用保险体制机制做大做强三次分配。
《农村金融时报》:近年来,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绿色发展议题尤为引人关注。您认为,金融保险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周延礼: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机构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从保险的负债端到资产的投资端,全方位地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服务国家的绿色发展的理念。
广义的绿色保险,是指在适应绿色发展过程中,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科技创新、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提供风险解决方案的一种保险制度安排。狭义的绿色保险和保险投资,即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科技保险、车联网保险、物联网保险、企业信用保险、光伏发电设备保险、农业保险、人身意外保险、长期寿险、健康保险、养老医养结合保险服务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支撑的保险服务;节能环保投资、清洁能源投资、绿色交通投资、绿色建筑投资和ESG投资等。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系列决策部署,金融保险机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一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绿色金融监管政策框架,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市场准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支持创新业务模式。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评价。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二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作用,支持科学有序降碳。探索气候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发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三要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功能。银行保险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和项目保险做法,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探索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相关风险敞口,有针对性做好应急预案。
四要注重推进双循环的国际合作。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部门既要注重国内发展,又要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框架下,实时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模式和路径。
《农村金融时报》: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农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保险业亟待完善或提升的方面有哪些?
周延礼: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976.02亿元,同比增长19.77%,为1.7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2万亿元。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约80%,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除中央财政补贴的16大险种外,农业保险还为蔬菜水果、牲畜家禽、水产养殖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业提供风险保障,为地方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农业保险积极防范化解农业大灾风险,充分发挥风险防范和损失赔偿作用,促进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在2021年7月河南强降雨灾害中,农业保险估损4.98亿元,已支付赔款4.55亿元,在8月底即完成绝收秋粮作物的全部理赔工作,有力保障了河南秋粮生产。在山西强降雨灾害事件,农业保险支付赔款2.17亿元,已全部赔付到位。
2022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年,我们要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农险有关工作。从作物保险到种植收入保险,再到农村医疗养老保险,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保险一词9次被提到,其要发挥的作用更是重千钧。“三农”保险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稳住基本盘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三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是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在“稳”字上下功夫——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在“扶”字上见真章——保险业既要积极参与三次分配机制建设,在实现共同富裕实践中,创新产品和服务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因疫返贫现象,又要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
三是推进扩面增品提标,在“创”字上要成绩——进一步推广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中央财政“以奖代补”试点范围,逐步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化特色需求,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农村金融时报》:在加大保险支持种业发展力度方面,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周延礼:国以农本,农以种先。种业是农业产业的核心要素,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我们要将制种保险融入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规划推进,推动制种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扩大制种保险覆盖面和保障品种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更好发挥保险功能作用。
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加强种子研发、运输和推广等环节的保险产品开发,将保险服务向制种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服务领域,为作为农业“芯片”的制种产业提供防护罩和保护网,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曹沛原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