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出标准,“磨”出预期。在科创板启动受理一周年之际,有关科创属性的“参考答案”落定。
日前,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下称《指引》),明确了“3+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跃跃欲试的科创“考生”送出一份“报考指南”。接近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评价指标旨在提升科创板企业的申报效率和准确度,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
“3+5”强化可预期
有备考科创板的企业负责人说:“《指引》让科创板的‘考试标准’更加透明,为我们提供了自我检验的衡量标准。经评估,我们具备科创属性,对申报更有信心了!”
《指引》确定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常规指标+例外条款”的结构,企业如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即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如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5项例外条款的任意1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
据监管部门介绍,具体数据指标的选取,是在对已上市、已申报科创板企业的情况以及正在辅导备案环节企业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经反复测算、综合权衡确定的。“相关数据指标的设定,进一步强化了科创板企业应有的科技创新属性,既体现了坚守科创板定位的总体要求,又与我国企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自从科创板试验田开辟以来,科创属性的标准问题引发热议。据上证报记者初步统计,科创板“开考”一年来,有25家企业终止审核,其中不乏有因科创属性不足、核心技术先进性不强的“弃考生”。
“此前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对企业是否拥有科创属性莫衷一是,因无明确的判断维度,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成本,减缓了申报速度。《指引》发布后,发行人对科创属性的自我评估、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科创属性的专业判断更简单、更明了,监管机构与科创属性相关的审核相比之前也会大大简化,发行上市的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中介机构人士对记者说。
弹性机制不改包容性
“科创属性确实难有统一标准,结合前期审核经验和辅导企业归纳的各项指标总体较为合理。同时评价指标没有一刀切,而是保持了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科创企业的需求,也契合科创板的包容性。另外,动态调整机制也让科创属性评价更具有弹性。”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上证报记者称。
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进一步向记者表示,评价指标旨在提升科创板企业申报效率和准确度,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并非增加门槛。认定具有科创属性,不再在“属性”问题上增加上市成本,在科创属性的问答题中拥有“免试”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审企业中有不符合“3+5”指标的企业仍可以正常“应试”,其上市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上市通道依然通畅。
《指引》也令创投机构颇感振奋。“注册制下的审核过程透明、可预期,让企业对上市有了更加清晰的时间表,此次进一步明确科创属性指标有助于科创企业对于上市地选择有更加清晰的倾向,能够让我们作为投资者对科创产业的投资更加精准、高效。”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的明晰,将进一步提升科创板的审核效率,擦亮科创板的“科创”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