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高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宋成
本文立足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背景,深入剖析证券行业发展问题。阐述金融文化建设意义,探究证券行业功能性与盈利性的平衡关系,分析优化行业发展生态的多维度要素,阐述科技驱动下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
金融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为金融系统发展指明方向。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金融机构体系功能日益完备,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为各类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和投资渠道。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金融科技广泛应用,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频繁,我国金融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这些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金融文化建设的意义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从宏观层面看,它有助于增强金融领域的文化自信,提升我国金融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从微观层面看,开展金融文化建设能够改善和提升金融队伍的行为规范、道德修养和创新活力。在证券行业中,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有利于引导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促使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在国家战略和居民财富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保障行业行稳致远。
三、功能性与盈利性:证券行业发展的双重维度
(一)功能性:证券行业的价值使命
功能性是金融行业的根本价值,在证券行业有着清晰的体现。证券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企业能够获得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研发创新等,促进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同时,证券行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社会闲置资金引导到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中,实现资本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促进资本形成方面,证券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使资本能够在市场机制下汇聚和增值。
(二)盈利性:证券行业的生存发展条件
盈利性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证券行业通过多种业务模式获取利润。在承销业务中,证券公司协助企业发行证券,收取承销费用;经纪业务通过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平台和服务,收取佣金;自营业务中,证券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获取收益;资产管理业务则通过为客户管理资产,收取管理费等。证券公司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和经营策略,实现自身盈利增长,为股东创造价值。
(三)两者的关系及平衡策略
金融的功能性和盈利性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良好的功能性能够为证券行业创造更广阔的盈利空间。当证券市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时,市场活跃度和规模将不断扩大,证券公司将获得更多业务机会和盈利来源。相反,过度追求盈利性而忽视功能性,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
为正确处理两者关系,需多方面考量和平衡:
1、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证券行业应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证券公司要认识到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例如,主动为中小企业融资,助力其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强化战略规划与定位
证券公司需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可在全面业务发展基础上,注重功能性提升,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融资和服务。中小券商应秉持以义取利原则,通过特色化经营,在特定领域发挥功能性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和盈利性增长。
3、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证券公司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合理风险策略。例如,在自营业务中,通过风险评估模型控制投资规模和风险敞口,确保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盈利增长。同时,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的研究分析,及时调整业务策略,防范系统性风险。
4、创新业务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实现功能性与盈利性有机结合。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业务,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5、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
行业协会要发挥自律管理作用,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监督约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严厉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引导证券公司规范经营。
6、提升投资者教育水平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障证券行业功能性和盈利性实现。
四、优化证券行业发展生态:多维度协同推进
(一)健全监管体系:发展生态的基石
健全的监管体系是优化证券行业发展生态的关键。监管部门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注金融市场整体稳定性,防止因局部风险引发系统性危机。同时,注重微观监管,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对证券公司的业务操作、信息披露等进行严格监管,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监管政策的制定要有前瞻性、稳定性和透明度,为金融机构提供明确预期和行为准则,保障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市场机制:健康发展的前提
完善的市场机制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优化证券市场的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正性。发行制度方面,注册制能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对企业的审核。完善交易制度包括优化交易规则,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退市制度要更加严格和规范,优胜劣汰,维护市场质量。建立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诚信的行业文化:提升形象的手段
诚信的行业文化对于提升证券行业形象至关重要。加强金融行业诚信教育,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行业文化,倡导诚信、合规、专业、稳健的经营理念。证券公司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操守,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利益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形象,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以诚信赢得客户信任和市场认可,提高行业声誉。
(四)高素质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
证券行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行业,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证券公司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证券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一方面,开展专业培训课程,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金融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金融人才,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随着金融全球化推进,证券行业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如国际成熟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模式、业务创新经验等。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提升我国证券行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递和冲击,保障国内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五、科技驱动与金融创新:机遇与挑战
(一)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金融行业生态格局。移动支付的普及改变了支付方式,提高了支付效率和便捷性。数字货币的探索为货币体系改革提供新思路,可能带来更安全高效的支付和结算方式。智能投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投资服务,降低了投资门槛,使更多人能够参与投资。这些创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
(二)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及应对
金融科技发展也带来新的挑战。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客户信息存储和传输面临泄露风险,可能遭受黑客攻击。网络风险可能导致交易系统瘫痪,影响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监管套利现象也可能出现,一些金融创新业务可能利用监管空白进行违规操作。因此,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同时,必须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监管框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金融创新应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为出发点,避免过度金融化和脱实向虚,注重金融创新的普惠性,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发展成果。
六、结论与展望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为证券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理解证券行业功能性与盈利性的辩证关系,积极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证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证券公司要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结合实践开展更多实证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证券行业发展实践。
(CIS)
09:23 | 广生堂:抗新冠病毒一类创新药纳入... |
09:23 | 宁夏银行隆德支行揭牌 |
09:22 | 兴通股份:有序扩大内外贸运力规模 |
09:21 | 龙高股份:东宫下高岭土矿生产规模... |
09:20 | 厦门象屿:变更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
09:19 | 厦门钨业:稳步推进光伏用钨丝产品... |
23:41 | 新东家入主后 兰州黄河迎来人员重... |
23:41 | 牧原股份:打造绿色养殖“新范式” |
23:41 | “种养循环”是养殖业的必然选择 |
23:41 | 中海地产153亿元刷新北京单笔土地... |
23:41 | 一类创新中药通络明目纳入医保 糖... |
23:40 | 中信金融资产获批参股中国银行持股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