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4月27日,由《金融监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主办,浙商银行承办的“金融强国”主题对话暨“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金融界、学界权威专家围绕“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效展开交流。
关于“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曾解读称:“在经济好的时候,银行经营也很好,但不追求最好;在经济较差的时候,经营状况不至于很差;从根本上缓解以往银行发展过度顺周期的特征,实现总体比较平稳的经营状态。”
在会上,浙商银行行长助理周伟新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浙商银行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已经形成领先优势,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显著提高;客群攻坚扎实推进,服务“五篇大文章”的举措全面深化;多元化营收结构日趋丰富,综合服务能力成效突出;行业集中度有效管控,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
从数据上看,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202.8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33.02%,较年初提升4.49个百分点,较2022年提出时提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
防范与化解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据悉,浙商银行建立了匹配“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理念的风险管控机制,在风险管理中重点体现经济周期弱敏感理念,通过贯彻落实五大风险管理原则,完善风险偏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重塑风险文化。
此外,浙商银行还建立了既审价格又审风险的审批机制,在“评审前、放款前”的两个关键节点上,嵌入综合收益的测算和赋码环节。根据系统测算的RORWA(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对申报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有效管控,浙商银行在2023年末实现弱周期行业贷款余额1797亿元,同比增长25.8%,相应的资产质量抗周期能力优异,不良贷款率仅0.33%,对持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专家认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正是浙商银行坚持长期主义,实现穿越周期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探索。在资产摆布、营收结构、客群基础等方面树立长期目标,积极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持续形成“大、中、小、微”相结合的客户结构,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下的金融摩擦,约束了经营单位的有限理性,通过长期陪伴客户成长反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金融与实体的良性循环。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