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13日一则公告披露,拟收购参股金融机构控股权,已获得董事会全票通过。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南京银行收购控股权的标的为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若计划顺利完成,南京银行将真正拥有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不只是南京银行,前些日子,头部城商行宁波银行也收获一张消费金融牌照——接盘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在零售金融布局上补上一块拼图。
至此,包括江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城商行均已拿下消费金融牌照。分析人士说,这将有助于城商行拓宽零售金融业务版图,完善零售业务布局。
拟收购消金牌照
苏宁消金成立于2015年5月,是由苏宁易购等互联网零售企业为主发起人的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金目前注册资本为6亿元,苏宁易购为大股东,持股49%,南京银行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5%。
根据南京银行公告,上述收购尚待签署正式协议,且后续需经监管机构审批。若顺利完成,南京银行将彻底持有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作为江苏省一家老牌上市城商行,南京银行近年来频频发力大零售板块,加码消费金融业务。效果显而易见,无论是个人银行业务营收,还是存贷款规模、管理AUM(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该行零售数据整体表现十分强劲。
2021年前三季度,南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收65.66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母行营收的22.67%,较上年末上升2.63个百分点。个人存款余额2276.40亿元,较年初增幅10.49%,在各项存款中占比21.72%。零售贷款余额2336.01亿元,较年初增幅17.29%,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9.87%。截至报告期末,该行零售客户AUM达到5536.23亿元,增幅13.66%。
南京银行对于发展零售板块布局和策略,有着清晰的逻辑。
去年春天,该行副行长周文凯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从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角度来讲,零售业务确实不可或缺,特别是作为一家综合性银行,零售业务是很重要的板块。所以基于这个考虑,市场现在也形成共识,都高度重视零售业务。
周文凯表示:“南京银行的重点是打造条线,总行层面要有很强的零售业务板块,再纵向赋能分支行,以推动零售业务的发展。这是一个调配结合的管理模式,重点强化支持条件,也就是把很多资源、考核评价、系统建设等进行合理分配。”
江苏省还有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6亿元,江苏银行持有50.1%股权,2021年4月已在昆山正式开业。
助区域银行异地展业
不只是南京银行、江苏银行,近年来,多家头部城商行通过发起或者收购来斩获消费金融牌照。
最新一例是宁波银行。2021年末,宁波银行以10.01亿元、溢价50%收购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公司70%股权,拿到梦寐以求的消金牌照,助其大零售战略再下一城。
城商行图谋消费金融牌照的原因,归结来看大致有两方面:
一是就全行业而言,在宏观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等环境下,银行都在加码布局零售业务,拓展财富管理业务,零售业务贡献度逐步提升;
二是,当前消费信贷市场仍在增长,是一块增量市场,但对区域银行而言,拓展相关业务有牌照、异地展业等方面的限制。
招联消费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进一步解释,互联网贷款新规等出炉实施后,整个消费信贷业务受到严监管,包括城、农商行,过去借助互联网平台跨区域经营的方式如今受到严格限制,但是消费金融公司是全国性牌照,可以跨区域经营,牌照价值不断凸显。
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区域性银行谋求消费牌照的意图。
要经营好挑战不小
牌照虽然到手,但是要干好业务,面临的挑战也不小。截至去年末,全国共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开业,发展分化十分明显,已形成头部恒强局面。
据零壹智库统计,从资产规模来看,根据已披露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20家消费金融公司平均总资产规模为257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7%。其中,招联、马上、兴业、中银、捷信、中邮、杭银7家消费金融公司高于平均水平,且排名前七的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782.8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3042.7亿元增长24.3%。
营收、净利等方面的好成绩,也都均集中在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手中。截至2021年上半年,披露数据的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中,5家头部公司净利润占到占19家总计净利润规模的85.4%。
招商银行旗下的招联消费金融,无论资产规模还是营收、净利,常年稳坐头把交椅。截至2021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298.4亿元,是唯一一家总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消费金融公司。
自2010年试点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12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截至2021年上半年,苏宁消费金融总资产下滑幅度达69.19%、营收同比下降58.1%。
不过,消费信贷市场增量可观,新晋者仍有“蛋糕”可分。中金公司报告认为,在征信体系逐步完善、供需两端共同拉动下,测算2025年我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剔除房贷)有望达到28万亿元。
董希淼表示,消费信贷业务要经营好,其实挺困难的。既要有场景,又小额分散,客群也比较下沉,所以如果没有互联网基因、金融科技能力等,按传统模式来做,是很难经营好的,所以可以看到目前整个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