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金融机构 > 银行 > 正文

攻坚与转型双“压”齐下 银行理财冲刺整改最后一公里

2021-11-08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第三季度,银行理财一扫此前两个季度的低迷,创出今年以来单季最大规模增量——2.15万亿元,环比增幅达8.33%,远高于此前一、二季度的-3.21%、3.08%。

    经此大增,今年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在9月末这个时点达到了27.95万亿元,首超去年末的25.86万亿元。而这27.95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中,净值化比例已超86%。这也意味着,仍有约3.9万亿元的老产品(预期收益型产品)待整改,各家银行均有涉及,其中不乏最难处置的“硬骨头”资产。

    某城商行理财公司总经理直言,“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实际上,这也是诸多银行理财人士的共同心声。尤其是,现在这“最后一公里”,还伴随着理财资产估值切换为市值法后带来的真净值化挑战。

    市场规模单季大增

    据工银理财消息,截至11月2日,其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突破2万亿元大关。而就在今年6月末,工银理财产品余额还只有1.249万亿元,且同期中报罕见地没有公布工行集团口径理财余额,“规模第一大”的交椅被招行把持。

    显而易见,熬过萎靡的上半年,进入三季度后工银理财加快自主发行和承接总行产品,规模增长了7500多亿元。另据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另一家即将进入两万亿俱乐部的是建信理财,自8月上旬规模突破1.5万亿元后,建信理财用时两个半月促使规模增加约5000亿元。

    本报此前曾报道,进入8月,多家银行向子公司加快导入产品。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建信理财、农银理财在8月完成了1.5万亿级的规模突破,而交银理财、光大理财也步入了万亿级俱乐部。

    母子交接提速加上自身发行争气,使得银行理财整个行业的管理规模在三季度出现了不小幅度的爬升。截至9月末,21家已开业的理财公司(批筹29家)管理产品存续规模达13.69万亿元,较年中大幅增长36.75%。理财公司已经成为理财市场的绝对主体,随着其他筹建中的理财公司开业,以及总行在过渡期前完成符合新规产品的移交,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将远超9月末的48.97%。

    除了规模增长,银行理财运作模式的最新特点同样值得关注。根据银行理财三季报、半年报透露的信息,可见银行理财产品在新发期限和资产投向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

    9月份,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57天,比6月份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281天明显增多76天,增幅27.05%。封闭产品期限大幅拉长,意味着理财机构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资产组合的久期、更好地承接不具备交易活跃性的资产,还可以更好地支持期限较长的科技创新、绿色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资产投向方面,三季度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债权和权益类资产的余额都有所降低,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从6月末的3.75万亿元减少至3.16万亿元,同期权益类资产余额则由1.17万亿元减少至1.1万亿元。

    资产处置步入攻坚期

    自新规下发后,银行理财就尽可能地拉长负债端久期、缩短资产端久期,将两者之间的差距缩短。现在距过渡期结束仅剩不足两月,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可完成整改,对于少量难处置资产,可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申请个案专项处置。

    不过,这“少量难处置资产”,究竟是久期过长的产业基金或部分缺乏流动性的永续债,还是小部分问题资产等,各家银行目前似乎讳莫如深,谁也不愿意对市场亮出底牌。

    在本报主办的2021年中国区银行业年会上,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结合杭银理财经验直言,“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据其透露,杭银理财目前产品存续规模为2900亿元,净值化比例已达96.7%,而数十亿的资产处置尚需要母行、当地监管和外部投资者三者在紧迫的时间内达成一致。

    王晓莉的话也代表了很多从业人士的心声。华南某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一名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该行一些老资产通过回表的方式处置了,得益于一波债牛行情,他们借机卖出了部分资产。“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部放市场上抛售的话,有能力接的机构并不多。主要是看险资,但是险资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一定会全盘接。就算真的能卖掉,全部也要大幅折价,实际上这是某种意义的做空。”他说。

    华东某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一名人士则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他们尤其关注永续债的处置。一是财政部要求永续债按照权益来记账,但此前银行基本当成债来投资;二是久期太长,市值法后管理难度陡增;三是如果市场接盘意愿不强,后续可能会对银行发永续债补充资本产生影响。

    重视回撤做好消保

    10月末,一场声势浩大的理财存量资产估值整改(从成本法转成市值法)刚刚落下帷幕。一大批理财产品在估值切换当日释放此前基于债牛累积的浮盈,使得净值呈现不同幅度跳升,也顺势推高了其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

    据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理财公司处了解,大行理财子公司全部都按监管要求完成了估值整改,但股份行理财公司则仍未全部完成。传闻有小部分股份行在寻求监管许可,允许其部分资产估值整改延期到年底。

    值得提及的是,资产浮盈的短时释放,意味着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在近期“虚高”,投资风险加大。现在,已经有大行理财公司内部人士从消保层面对此进行思考。“我们作为从业者,需要给到投资者足够的风险提示和用户陪伴。要提醒他们不要看到非常高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就冲进场买买买。当期收益释放完毕,往后的收益想要再高还是有难度的。银行理财的净值表现会加剧波动,况且现在已经不是刚兑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该人士提醒。

    广发证券固收团队称,理财“真净值”的短期冲击虽已告一段落,但长期来看,长久期、低等级信用债的配置需求也将降低。

    在真正的净值化时代,该如何较好地控制净值回撤,是各家理财公司都在深度思考的问题。总结目前的做法来看,一是运用杠杆,增厚收益;二是调整投资组合,增加交易性收入;三是把销售费和投资管理费适当降低一些。

    过渡期剩余不足两月,在攻坚“硬骨头”和转型“真净值”的双重压力之下,银行理财正向“洁净起步”的新征程发起全力冲刺。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