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开幕。同日发布的“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评选出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等的15项有代表性的领先科技成果。其中,腾讯会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的“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平台”、AI抗疫——美团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成为“科技抗疫”专项发布成果。
行稳方能致远。在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多互联网公司意识到,推动新技术产业化,并务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增进人民福祉,才是网络空间发展的未来所在。“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已透露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抗疫”备受关注
凭借疫情防控期间助力全民远程协作、复工复产,以及在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腾讯会议荣获“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大奖。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以来首个获得该奖项的视频会议产品。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表示:“复工复产是全社会协同的结果,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我国长期一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尤其是在固网宽带和5G上的优势,给了多媒体业务非常好的发展时机。腾讯会议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时期,才使得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尽到一份力量。”
在大会主论坛环节,数字经济在支持抗疫、助推经济恢复中的作用也得到了产学研投各界的关注。
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表示,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新冠疫情已经给全社会带来许多改变。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发展,成为上至各国政府、下至企业单位面前的主要课题,数字化技术作为解决这个课题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共识。
李自学认为,疫情发生后,在经济恢复发展方面,数字经济成为关键增长引擎。大量企业利用远程会议、在线营销等数字化应用,快速实现复工复产。线上消费、在线教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增强了疫情期间的经济发展韧性。
“数字抗疫”的新动能也得到了资本的关注。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用三个小故事分享了他对于数字抗疫的体会和感言,这三个故事涉及的三家企业都是红衫所投资的公司,它们分别专注于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和在线教育领域,且都在数字抗疫中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之长。
沈南鹏认为,经历了疫情洗礼后,许多新业态和新科技已经被市场验证和认可,并会在未来更深刻地改造商业活动,切实造福民众。他表示,数字经济在供需对接、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未来五年里一定会进一步凸显,助推中国的新发展格局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产研结合推动产业化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领先科技成果不少已经在产业端落地,涉及云计算基础架构、智能交通、车载AI芯片、网络安全等各方面,跨界产学研的联动科研生态加速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例如,阿里云自主研发的“神龙:新一代软硬一体化虚拟化技术架构”是云计算行业第三代虚拟化技术的典型代表。2019年双11,阿里将核心业务迁移到神龙架构上,通用类的业务承载提升了20%至30%。疫情期间,为了服务全社会在线学习、办公,钉钉进行了上百倍的容量扩容,只用了一到两周时间。据阿里云介绍,如今的神龙架构承载了中国超80%的科技企业上云,广泛应用于医疗、新政务、智能制造、互联网、教育等多个行业。
地平线的“地平线征程2——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今年6月已实现大规模前装量产上车,目前已同长安、上汽、广汽、一汽、理想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国内主机厂,以及奥迪、大陆集团、佛吉亚等国际知名主机厂深度合作,正快速搭建智能汽车芯生态。地平线创始人余凯透露,公司明年将发布更强算力、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征程5,打造车载中央计算平台。
百度的“ACE智能交通”已经与包括北京、广州、长沙等近20座城市展开智能交通落地实践。奇安信的“内生安全——新一代企业网络安全框架”已经在公司近百家重要客户的网络安全规划方案中落地,涉及能源、金融、航空等多个行业。“人机协同的智能移动微创腔镜系统”是合肥工业大学和上海长征医院、德铭电子、卫宁健康等单位的合作成果。
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抗疫中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网络安全技术和专家提供了用武之地,推动了网络安全技术新体系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客户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主动接受网络安全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