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学毅 见习记者 张晓玉
6月2日,长城汽车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十年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长城汽车和宁德时代将利用双方自身优势,基于深度合作关系,提升供需两端联动水平、打造高效协同竞争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科技进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宁德时代本身就是专业的汽车动力电池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不生产汽车,需要和车企长期合作来拓展其业务。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双方合作是稳定其未来收入预期;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未来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需要电池,还需要电池结合整车设计,让电池和整车更加融合,这需要技术上的合作来推进。未来个性化定制的电池还可以打造长城汽车自身的壁垒。”
强强联手
加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其实,早在2016年,长城汽车和宁德时代已开始车型的合作开发,此后双方在哈弗、WEY、欧拉等多个品牌展开了全方位的技术研发和供货合作。此次长期战略合作是在双方多年合作关系基础上的深化和升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各大车企纷纷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依托“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同步开展EV、HEV、PHEV三种技术架构的车型开发以及氢能源车型的布局。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研发制造公司,宁德时代致力于以先进电池和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电力系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固定式和移动式能源系统,并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在2020年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共6800余款车型,其中由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有3400余款车型,占比高达50%左右,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双方强强联合,构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宁德时代是国内顶级汽车电池生产者,也是很多国际知名车企的供应商。而长城汽车是民族自主品牌的一个重要代表,长城汽车与宁德时代联手,有利于借助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提升旗下电动车的品质,增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
景气度持续上行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交通运输、电力部门的节能减排成为未来三十年的重要任务,而汽车的电动化和新能源发电是实现“碳中和”主要手段。
政策端,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方向继续受到大力支持。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在政策支持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万辆和7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5倍。其中,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8倍。5月28日,中汽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万辆。
随着政策端和车企端共同加力,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正迎来新一轮提升,行业景气不断上行。东方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0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2040年达到8000万辆,渗透率80%。
盘和林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替代燃油车已经成为必然,是一个时间问题,所有燃油车被替代,既需要造车企业发力,也需要基础设施推进。预期这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最终一定能够实现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
胡麒牧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汽车工业的能源动力系统会发生巨大变革,传统化石能源动力的汽车在未来将会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替代。因此,各大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在政策引导下,未来市场新增需求将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加上存量燃油动力汽车的替换需求,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编辑 乔川川)
10:50 | 赤子城科技获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 |
23:40 | 金沃股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提出连... |
23:40 | 电广传媒董事长王艳忠:新文旅模式... |
23:40 | 乐道汽车总裁:抢占15万元至20万元... |
23:40 | 隆基绿能将与金阳新能源等合作生产... |
23:40 | 8月份在华销量几近“腰斩” 宝马正... |
23:40 | 分布式光伏市场火热 相关上市公司... |
23:40 | 2024云栖大会展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
23:40 | 半导体领域并购持续升温 有利于产... |
23:40 | 十部影片官宣定档国庆假期 下半年... |
23:40 | 高朋满座|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 |
23:39 | “提前还房贷”引关注 调降存量房...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