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国建筑: 让世界看到中国“向上”的力量

2019-05-23 06:5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间,有大型建筑工地的地方,你总会看到高挂的“中国建筑”招牌。幸福空间,中国建造。凭借国内外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国建造”成为全球顶尖建设水平的代名词。

    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居住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在建筑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更是全球超高层建设的领先企业。中国建筑承建了国内90%以上、全球50%以上的超300米高摩天大楼。

    超高层建筑只是中国建筑业务的一部分。中国建筑还建设了我国75%的重点机场航站楼、75%的卫星发射基地、33%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及50%的核电站。

    上市十年来,中国建筑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同样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覆盖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隧道桥梁、能源核电、市政管网、水工港务等几乎全部基础建设领域,其中铁路里程1800公里、公路里程近20万公里、轨道交通里程数百公里,海外基础设施业务已占业务总量的40%。

    始终引领着行业潮流,始终追逐着天空的极限。对于市值2400亿元的中国建筑而言,如何进一步向上突破成为全新挑战。2018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2.63万亿元,营业收入在近百家中央企业中名列第4位,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名列第23位。

    是什么成就了中国建筑的今天?未来靠什么再铸辉煌?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专访了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薛克庆。在他看来,如何寻求产业变革、如何进一步创新,是市场摆在中国建筑,以及整个中国建筑行业面前的考题。

    中国建筑的“向上”力量

    前不久,中国建筑在埃及承建的“尼罗河塔”刷新了公司保持的原非洲最高建筑纪录。目前,包括欧洲第一高楼在内的全球半数以上超300米的建筑都是由中国建筑承建。可以说,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方面,中国建筑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绝对话语权,是当仁不让的行业领军者。

    眼下,还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建筑行业是鲜有设计感、科技含量低的传统行业,殊不知中国建筑的研发投入连续多年位于A股前十名。2018年,中国建筑159.11亿元的研发投入高居A股前三名。

    制约超高层施工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快速施工;二是垂直运输。这些难点最终落实到具体环节,就是施工装备难题。而这两大难题,中国建筑均凭借自身的研发成果成功解决。

    薛克庆介绍,针对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的难题,公司研制了“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系统”,也就是被央视《大国重器》节目介绍,为大家所熟知的“空中造楼机”。空中造楼机可将塔机、布料机、焊机房、控制室、移动厕所等施工设备、设施直接集成在平台上,为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测量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承载力达1500吨,能抵御14级大风,较传统平台承载力提高3倍以上。

    再谈垂直运输这一难题。薛克庆介绍,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任务重、投入大、效益高,因此在施工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公司从2013年开始,历时5年,研发出了单塔多笼循环运行电梯,即在单根垂直导轨架两侧轨道上运行多部梯笼,并在其顶部、底部及其他需要部位设置旋转节。

    “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我们安装了400米高的循环电梯,同时配置6部梯笼,400米高度循环运行2.5万余次,累计循环运行5.7万余次。2018年11月,我们参与编制的循环电梯团体标准通过了专家审查,为后期推广示范应用奠定基础。”薛克庆介绍。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重点研发方向将进一步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创新业务领域,聚焦重大装备、基础平台、图形软件等“卡脖子”问题,在水务、环保等新业务领域快速掌握核心技术,为中国建筑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重要的支撑。

    建筑行业的“黄埔军校”

    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成功因素?这个问题没有谁能用几句话说得清,毋庸置疑的是,默默奋斗的30余万“中建人”是中国建筑最宝贵的财富。截至2018年底,中国建筑的硕士及以上文凭员工数量超过1.8万人,本科及以上员工比例超过60%。

    今年五一节,中建二局山东青岛某项目工地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坚守一线岗位放弃休假的工人们收到最宝贵的礼物——亲情。据介绍,劳动节期间,中建二局把坚持在岗位的一线工人们的妻子和孩子接到工地上反向探亲,并承担了全部费用。

    薛克庆表示:“行业里把我们当成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我们公司出去的员工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每年都有企业高薪‘挖角’我们的优秀员工。相应的,我们每年人才招聘的力度也很大。”对于员工基数如此之大,并且员工数量逐年增加的企业,如何对人才的规模总量、专业结构等进行科学、系统地谋划,保证人力资源及时供给和人才有效配置成为中国建筑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课题。

    针对不同人群,公司也制订了相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计划。如项目经理团队,公司专门设计了项目经理的课程体系,出台了《中国建筑项目经理学习与发展手册》;海外人才方面,公司实施海内外人员的轮岗交流,启动“3+2”(“3”指3年基层工作经历,“2”指2年海外工作经历)人才培养计划,对海外人员在薪酬分配、定职定级、选拔任用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

    海外项目中,中国建筑坚持属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当地就业,培养属地人才。现在,中国建筑境外员工超过10万人,境外项目的平均劳务属地化水平超过80%。在美国、中东、新加坡,外籍员工占比分别达到98%、85%和81%。

    特别是公司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传帮带”培养产业工人。“我们在刚果(布)、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设立了职业培训学校,还在巴基斯坦全额资助优秀学生到中国学习。可以说,外籍工人、外籍员工已成为中国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组成部分。”薛克庆指出。

    稳健管控下的财务模式

    高负债率是建筑类企业的一大特征,如何降杠杆、防风险自然成为中国建筑的重要课题。三年来,作为特大型企业的中国建筑,整体负债率由2016年的79.09%下降到2018年的76.94%。对这一成绩,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薛克庆深感来之不易。

    “2019年,相关工程局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预算,要求在2018年预算基础上平均降低1.5个百分点。”薛克庆透露,中国建筑将进一步加大降杠杆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包括即将推出的“投资资金压力测试”等8项具体工作举措。

    谈到近三年来降杠杆的过程,薛克庆总结道,中国建筑坚持重点管控投资、“两金”(债权和存货资产)、“瘦身健体”等重点领域。2018年底,公司建筑主业“两金”增速低于建造业务收入增幅4.8个百分点,三年累计压减法人企业335户。今年,中国建筑还将推进亏损企业治理,坚决处置低于管控红线的低效无效企业。

    推进降杠杆工作的同时,资产近2万亿、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地区的中国建筑,同一时点的存续项目超过数万个,如何有效管控?答案不言而喻:主要依靠信息技术平台、信息技术手段,“以技术管技术”。建设财务一体化平台是建立世界一流财务管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必然要求。

    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财务一体化平台自2018年2月正式启动。平台已相继完成用户培训、数据初始化和系统切换等工作,系统运行效果初步显现,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平台已成长为构建集团大数据管理中心的有效载体,更在助推财务管控方式转型方面成为了重要抓手。

    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筑将严格审批保理、资产证券化、永续债等融资业务,合理配置债券融资品种、期限,严防隐性债务。

    “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中国建筑能够行稳致远的一大原因。”熟知各种财务风险的薛克庆如此概括。

    “一带一路”上的筑梦者

    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中国建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践行者。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在境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项目6000多个,一大批项目成为当地标志性、代表性建筑。

    2018年,中国建筑海外新签合约额251亿美元,营业收入136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约额近130亿美元,约占年度境外新签合同额51%。目前,中国建筑已经连续3年位列全球承包商榜首。

    中国建筑签约、实施了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阿联酋伊提哈德铁路网二期工程、新加坡岌巴地铁站及隧道、斯里兰卡中部铁路、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阿尔及尔新机场、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通了区域交通和物流设施瓶颈,有效助推东道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积极贯彻合作共赢、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理念。薛克庆表示:“除了我们传统的挖井修渠、搭桥铺路、捐款捐赠和抢险救灾等社会公益外,公司还统筹考虑中外产业分工和比较优势,大量使用当地分包商、采购当地原材料。”在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巴哈马度假村等大型项目上,参与中国建筑建设项目的本土合作伙伴达数百家,极大地带动了东道国乃至周边国家地区多个细分产业的发展。

    2019年,中国建筑将继续加强以“一带一路”为引领的海外优先战略,主动对接各国发展规划,聚焦东道国发展需求,特别是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另一方面,公司将不断巩固海外房建、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的建筑企业正以高度的信息化、现代化的专业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模式赢得全世界的赞许。中国建筑秉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不断引领行业潮流,致力于向世界呈现中国“向上”的力量。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