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已过去十年,国家提振奶业的决心始终不渝。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多项措施,以加快推进奶业振兴、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对国内乳品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在顶层支持下,乳品企业提高“内力”时不我待。
奶业是关系着健康中国、强壮民族的产业,一直受到国家重点关注。从生产源头把控,到质量安全监管,再到强化金融保险、奶畜养殖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系列举措皆为全方位振兴乳业创造条件。
从近年政策来看,国家支持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政策优惠,如直接给予奶业提质增效补助等;二是政策疏导,如制定并落实《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体系等,以鼓励优质奶企发展。
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只支持规范运作的乳品企业,而非所有乳品企业。今年1月1日,被誉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配方奶粉注册制全面实施,据中国奶业协会预计,注册制新政将淘汰约2000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这意味着,行业门槛将不断提高。
十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国产品牌遭遇信任危机,中国奶业受到重创,海外品牌趁势扩张,一度占据70%的国内奶粉市场份额。近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奶业奋起直追,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伴随着行业发展,市场一度催生近5000家乳品企业,行业参差不齐、品牌杂、营销过度的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国内奶业整体形象。
政策支持固然提振了产业信心,但同时意味着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此番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力争3年内显著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
从行业看,现在无疑是国内乳品企业发展的绝佳时期,而如何在政策利好的氛围下取得实质性发展,如何在奶源基地、品牌建设等方面建立市场壁垒,应该是摆在国内乳品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发展并非易事。国内乳品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全球化的。中国是乳品消费大国,由于海外品牌成本占优,价格相对便宜,海淘、港澳代购奶粉的现象较为流行,海外品牌的冲击给国内乳品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但另一方面,奶业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也给国内品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实际上,国内光明、伊利、雅士利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进行海外收购或投资建厂,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此外,在品质消费时代下,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要求国内乳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高品质的产品,培育国产品牌。
因此,要在市场竞争,甚至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能单纯依赖产业政策,乳品企业自身更应提升内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