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似逆向行驶的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和减持行为,在A股市场均十分活跃。《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3月4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013家上市公司出现产业资本增减持行为,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7%。其中增持580笔,减持2992笔。
小编认为,虽然增持和减持的操作方向并不一致,但是抛开行为对于股价的直接影响来看,其有着共同的法治供给内核——新证券法实施。对于A股市场的“好孩子”上市公司而言,新证券法增加了上市公司治理维度评价的“护城河”。对于A股市场的“熊孩子”或者其股东“熊爸爸”而言,新证券法就不会如此温柔和煦了。
具体来看,在新证券法下,对大股东增减持的监管得到全面加强:首先,显著提高了对大股东增减持信息披露要求,包括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后,每变动1%均应履行信披义务与公开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股份变动的时间和方式等;第二,加重违规增减持的处罚力度,罚款上限由60万元升级至1000万元;第三,明确限制违规增持股东的表决权,违规增持股东在买入后36个月内,对超过规定比例部分的不得行使表决权;第四,大幅提升民事赔偿责任,包括新增收购人的赔偿责任,明确大股东虚假陈述的赔偿责任与建立新诉讼机制等。
小编认为,“熊孩子”与“熊爸爸”越来越难以借助信息不对称在市场“随心所欲”,非善意的二级市场操作成本会显著提升。因此,一部分“熊爸爸”会选择离场;一部分“熊孩子”会被原本的投资者抛弃。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股东因为自身发展需要在二级市场正常进行的增减持,是行使A股的核心市场功能,并不会受到新证券法的“特殊关照”,而且新证券法引导其行为透明度的增加,能够有效增强其余投资者信心或减少其余投资者的恐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对小编表示,随着目前新证券法的实施,对于股东的增减持会有更多、更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股东的违规减持会有更大震慑作用,未来违规增减持活动或将大幅减少。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大股东增持一般意味着看好上市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减持与之相反,意味着对公司前景相对不看好,或由于公司内部领导权力的转移、股价处于历史高位引发股东套利了结、股东急需资金等,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信心,抑制市场持续上涨。在证券法新规下,大股东减持条件、信息披露等要求将更加严苛,一旦违规其受到的处罚力度也显著加大,未来市场的增减持行为将更加规范、有序,集中大幅、扰乱市场的减持能得到有效制止,强化了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