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邢萌 张博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建议进一步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根据信托业协会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0.94%,较2017年四季度末峰值26.25万亿元下降22.11%。
对此,金李认为,虽然信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转型初见成效,但信托业务创新亟需找到新出路。在资管新规大背景下,监管持续对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金融通道类信托、融资类信托、事务类信托规模骤降。信托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房地产受到限制、政府平台融资受限,加之金融机构整体去杠杆的要求,信托业优化资产结构,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业务结构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金李进一步表示,目前信托业主要存在管理规模的下降需要新业务弥补、在信托业务的执行层面存在“一刀切”、在家族信托业务开展中存在法律缺失问题、存在不良资产处置的巨大机会等问题。
鉴于此,金李建议,一是继续把握信托业去通道的整体要求,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对于信托行业资金投入国家支持的行业方向,如养老地产、双碳、新基建及高端制造业等行业给予政策支持,在保证底层合规、全封闭运作、资金仅用于底层项目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是在存量业务压缩的过程中区分轻重缓急,稳步回归信托本源。管理、优化委托人资产,并帮助信托资金流向实体、助力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的发展,对于投向满足国家大方向要求,且流向实体,监管合规的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对于部分存量项目的延期要求可以一事一议,避免过快收缩带来新的风险。
三是从法律层面制定有关服务类信托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更加切实有效的对委托人进行资产优化与管理,做到隔离有效。同时打通与资本市场的连接通道,信托公司完善自身的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将资金配置到更多能够创造价值领域。
四是政策面应重视对于信托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尽快帮助相关机构走出困境。监管部门需要鼓励信托机构配合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进行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且需要监管、财政联动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适度放宽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约束,通过信托擅长的非标准化业务结构设计和非标业务的管理能力,将不良资产盘活。
在深刻理解监管精神的背景下,建议由信托业协会协助召开行业范围的讨论,对于信托业务范围、服务类信托业务的开展以及不良资产的处置方面深入探讨,并能够给予操作层面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