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违规减持、重要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今年以来,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码,一些上市公司不规范的操作被一一揪了出来。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今年以来共有约180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其中,有超过40家公司因股东违规减持被监管部门“盯上”了。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的具体情形大致包括:违反承诺、未预先披露、未按标准披露且持续减持等。其中,违规减持金额最大的是药明康德的一股东。今年6月12日,药明康德公告称,公司股东上海瀛翊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上海瀛翊”)在5月14日至6月8日违规减持公司股份1724.9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7%,减持总金额为28.94亿元。上海瀛翊本次减持前未能遵守相关承诺,未提前通知公司,也没有按照规定在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
上交所迅速下发监管函,要求上海瀛翊及其执行事务合伙人江苏瑞联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尽快制定必要和充分的补偿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监管函还要求,上海瀛翊立即全面自查本次违反承诺事项的决策过程、责任主体和发生原因,核查股份减持内控制度的完备性及执行有效性,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又如热景生物,公司在今年4月28日发布公告称,因未按照规定在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违反股东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上交所对公司多位股东予以监管警示。
公告显示,2021年4月13日至15日,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公司股东深圳市达晨创泰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达晨创恒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达晨创瑞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票13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减持价格为每股69.64元至100.28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不久的4月15日,上述3名股东已经进行了一轮减持,共减持457.3311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3530%。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关于违规减持原因的说明中,“员工误操作”成为了一个常见的“说法”。如药明康德、丸美股份、亿嘉和等,都在相关的公告中将“违规减持”归因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