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将是中国经济在风浪中迎难而上、行稳致远的一年。外部环境将日趋严峻复杂,经济回稳向上态势亟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唯有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稳”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宏观调控政策需重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进”则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要求,着眼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在努力推动经济运行好转的同时做好防风险考量,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财政政策需加力提效,兼顾保强度与调结构,注重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精准有力,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坚持保强度与调结构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重在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一方面,适当压降政府杠杆,财政赤字率由上一年的3.2%左右下调至2.8%左右,不扩大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额度。另一方面,通过结转结余和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全年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有效保证财政支出强度。
在“更可持续”的政策方针下,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避免增加政府杠杆率,转而通过盘活专项债务结存限额、政策性银行发债等方式满足稳投资需求,使我国宏观杠杆水平保持在相对良好状态,为继续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打开一定空间。
与此同时,因今年疫情散点暴发与房地产市场遇冷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均受到冲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概括称,我国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方的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财政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挑战。因此,财政政策的加力空间有所限制。
综合来看,在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力提效,更可持续。在发挥财政稳定经济大盘、撬动社会资本的职能上,有望继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并加快支出进度。财政赤字率水平不应低于2022年,以确保财政支出强度不滑坡,并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地方财力。财政支出节奏继续前置,通过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限额、继续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为2023年开好局。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保持政策连续性,继续支持市场主体,2023年应在兼顾财政承受能力的同时,继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政策不大规模退坡。税费支持政策仍应重点围绕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继续坚持以阶段性税收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
财政可持续发展同样会是明年财政领域的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继续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外,财政政策还需加快结构调整,确保“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冯俏彬建议,在优化债务结构上,2023年可考虑适当缩减专项债务规模,相应增加一般债务;也可适当增加中央债规模,缩减地方债规模。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应进一步保障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精准有力强实体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先后两次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建设;持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发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立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_[2]同比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在11.8%、10.3%、11.1%,均保持较快增长。
为支持企业纾困,激发企业信贷需求,我国货币政策在今年以来整体维持偏松环境。由于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调控有较大复杂性。因此,为继续发挥稳增长与防风险职能,货币政策仍要坚持“以我为主”。
在2023年,货币政策或更加注重以价格稳定来熨平短期波动,并将密切观察潜在通胀风险变化,主要在于当前海外主要经济体加息步伐尚未放缓,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未来或还将叠加国内经济回暖,总需求恢复导致的价格上涨,以及猪肉、能源等短期结构性通胀压力。
但唯一不变的是,进入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在总量工具受到较大制约的情况下,明年的货币政策或将更加精准有力,更多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发力,并适当引导利率下调。
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价格上,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在结构上,持续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
此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加力提效,保持较大财政支出强度的2023年,货币政策或更重视为财政资金投放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比如在新增专项债券发行的同时配合出台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专项再贷款的同时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等。
11:09 | 主业回暖副业成长 湘佳股份拟分派... |
11:03 | 光伏制造新标发布 金科环境助力光... |
10:42 | 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20年来公... |
10:39 | 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 |
10:35 | 第三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 |
10:32 | 中国平安乡村振兴调研暨“百场助农... |
09:25 | 陆金所控股:任命朱培卿等担任董事 |
09:20 | 中国人保举办巨灾保险论坛暨巨灾风... |
00:05 | 东方电缆:海陆业务齐头并进频获大... |
00:05 | 多公司闲置土地被收储 持续盘活存... |
00:05 | BC技术阵营聚合发力 光伏行业格局... |
00:05 | 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实现净收入21亿...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