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一鸣
随着近期政策密集落地,绿色金融制度不断完善,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础设施,为建设全国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提供有效支撑,能源替代、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加大支持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12日消息,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通知》指出,充分认识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应对气候变化、履行我国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会加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供给模式的改变,进而达到节能减排、增效提质的效果,带来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可再生能源行业更会迎来增长。未来的能源结构需求将逐渐形成以电力消费为主的大趋势。预计2060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约3倍,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投资需求将是巨大的,未来40年投资很可能将超过5万亿美元。
祁海珅认为,为了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任务,国内光伏新能源市场年需求有望达到700GW,累计需求将超过1.4万GW,增长空间约70倍。根据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一些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被纳入控排范围,传统能源行业责无旁贷,同时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来说压力是巨大的,结构转型升级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这意味着,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
2021年3月11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消息,历时3年筹备,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目前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
政策倾斜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通知》针对可再生能源企业有一定的政策倾斜。《通知》指出,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对短期偿付压力较大但未来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可以按照风险可控原则,在银企双方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际和预期现金流,予以贷款展期、续贷或调整还款进度、期限等安排。
金鼎资产董事长龙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在碳减排目标的指引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及创新实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履行国际承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在政策上对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效管理、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进行扶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通知》提到,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发放补贴确权贷款。
“随着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为进一步缓解可再生能源企业经营中的困难,促进可再生能源有序的发展成为当下金融机构的任务之一。”龙灏表示,金融机构在贷款与补贴方面要进一步增加力度及灵活的政策,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引入民间资本介入相关的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投入与发展,帮助企业化解生产经营与金融安全风险,加大对违法骗贷及骗补违规行为上进行严厉打击处罚。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中和”目标以及多部委支持引导,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支持引导下,有利于帮助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很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财政补贴和金融机构特别融资支持可以降低相关企业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增强投资信心。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差异化制度设计,有利于相关的头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更快做大做强。
(编辑 上官梦露)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