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传统思维观念的转变等多个因素的叠加推动了国内高净值人进行资产全球化配置的热情,其中海外房地产投资尤其受到欢迎。
“十年前到国外购房听上去还很新鲜,现在在一线城市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汇邦投资CEO马为珂认为,当下海外房地产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整体投资组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此前媒体曝出多位中国互联网领袖在海外的房产投资引起大众广泛关注,事实上,海外房地产投资的浪潮早已经从少部分商业领袖拓展到人数更多的高净值人群当中。
诸多数据表明,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将更高比例的资金配置在海外,其中不动产投资成为海外资产配置的主要选项之一。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置业展望》,近50%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将海外房地产投资作为最主要标的,平均拥有2.3套海外房产。
而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海外房地产投资的热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澳洲、欧洲以及北美等地,在很多地区都成为主要的购房人群。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发布2016-17财年《海外投资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2017年,中国人是澳洲最活跃的海外房地产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达152.5亿澳元,占中国对澳投资总金额的约40%。
业内人士认为,多方面的因素驱动高净值人群将目光转向海外房地产投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考量。
马为珂认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国内造就了一大批的高净值人士,这些高净值人群一方面拥有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收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旅行半径缩短,他们的视野理财理念得到了更新。但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相对受限,因此这些高净值人群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捕捉投资机遇,希望以此对抗通货膨胀。
而海外房地产投资则正好符合投资者的目标:其一,从传统观念来看,土地、房产等投资迎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心理需求,广受中国投资者欢迎;其二,海外房地产投资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是良好的保值投资产品;其三,相对国内70年产权,海外房产在产权期限上拥有优势,绝大多数都是永久产权,可以解决后代资本传承问题。
另外,高净值人群对海外旅游、子女教育、养老方面的需求也推动海外房地产投资的热潮。
马为珂称,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方便性的考虑,很多在国内已经购房的高净值人群,更愿意在度假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而不是酒店。另外一种情形是,也有人为自己的子女海外教育考虑,购房之后用房租给子女交学费,这种模式被称之为以房养学。
投资思维的成熟、语言能力的增强也减少了对海外房地产投资的阻碍,发达地区成熟而透明的法律体系也方便投资者,这间接促进了一波接一波的购房热。“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海外资产配置上,海外房产占了50%以上。”马为珂认为,三到五年以后,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海外不动产投资会是整体投资组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尽管海外投资目前拥有超高的人气,但是作为专业的投资行为,没有丰富的经验,在投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风险和挑战。
由于对当地法律和政策的不了解,不小心就容易“入坑”。“90%的海外不动产公司没有房产所在国国家认可的执照、从业资质。”马为珂表示,各国房地产政策经常会有调整,资质每年都会考核,专业持续性很强,因此需要长期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胜任。
从节省时间、保证质量并且借用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说,马为珂建议,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在海外房产投资上应当寻求专业的平台和机构帮自己做这件事。他表示,在海外房地产投资领域,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汇邦投资希望成为行业前三。
海外房地产投资面临的另外一个风险是来自宏观政策方面:眼下,中国正在实施更严格的资本管制,而很多热门投资地区政策机构也开始向外国买家提高印花税附加费、征收房产空置税,有人担心,这些政策会对海外房地产投资都有一定的挑战。
但对于政策前景,马为珂依然对宏观政策的限制逐渐放宽的前景表示乐观,由于首付比例更低等原因,外汇管制对海外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不大。
他同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反过来,中国投资者影响力的扩大也会逐渐得到适应。“我要去英国购物,习惯了用支付宝,当地人会反过来迎合适应我们,那支付宝不久走向世界了吗,这对中国来说不是好事吗?”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