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诗钰
4月12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前沿”丛书•《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增加了人们对近期中国金融部门及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忧虑。同时,美、英等国的地缘政治冲击,放大了中国从出口、投资、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转向新经济增长模式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制造业在业者的工资在1980年至2015年增长了大约14倍。中国在2012年之后劳动人口开始减少,更增加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和提高生产率来应对不断上涨的工资压力。
中国能不能良好地应对挑战?人们经常提到“中等收入陷阱”,意思是只有少数经济体能从中等收入变成创新型高收入的经济体。政府和部分学者确实表达了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比如,OECD2013;Ma,2016)。韩雪辉和魏尚进(HanandWei,2015)运用转移矩阵分析和非参分析(回归树)发现数据不支持绝对的中等收入陷阱假说。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确实可能出现增长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本书《向更具创造力的经济体转变:中国的进展与挑战》一章指出,在参与全球贸易和工资上涨的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专利数量或质量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在向创新驱动型转化。因此不必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
如果中国能继续找到有效的办法向创新型经济体转型,就有很大机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减少对国企的补贴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国企在创新方面的效率低于民企,却仍能获得更多政府补贴。如果政府能消除歧视性的研发补贴,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起点赛跑,那么就可以减少资源错配、提升效率。其他的配套措施包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教育体系中增加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