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盈利标准,试点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探索同股不同权,优化差别化发行上市条件……全国两会期间,这些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建议引发市场热议。
专家认为,除了加快审核受理速度外,监管层应对新经济产业的上市标准进行改革,让更多优质企业在发展前期取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部(华东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与传统产业相比,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发展周期长,长时间未实现盈利以达到上市标准导致大量企业未能取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不少优秀企业往往只能选择在境外市场融资。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在不同领域对培育新经济产业已有一定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通过前期私募、新三板及主板市场进行融资。”黎志贤认为,考虑到在扶持新经济产业及保护投资者方面需要取得平衡,资本市场各个融资渠道还有改进空间,如新三板流动性偏低、再融资能力较弱,A股市场审核、增发时间较长、门槛较高等,这些问题对新兴产业在融资持续发展方面可能构成一定障碍。针对一些尚未盈利的初创优质“独角兽”或生物科技类企业的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探讨。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新经济强调规模、流量和技术,以市场份额为王。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发审规则尚不能给予新经济有效支撑,不能对“独角兽”企业予以有效扶持,亟须增补修订。此外,股票增发规则也要考虑新经济企业的特殊性。
政策有望逐步落地
田利辉表示,在服务新经济问题上,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在发审规模、市值管理和上市公司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
对于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前主席肖钢认为,这是核准制度的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建议,改革A股IPO发审标准的“工业版”取向,避免简单“以大为美”的财务指标选择,鼓励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轻资产企业”发行上市,鼓励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发行上市。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建议,优化差别化发行上市条件,实施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包括差别发行上市门槛、差别交易机制、差别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再融资制度等。在分层制度建立之后,还要建立内部转层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建议,第一,要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在盈利标准、发行价格等方面放松行政管制,让市场说话;第二,探索同股不同权,鼓励海外创新型上市企业回归A股或在A股分拆上市;第三,加强监管,强化退市机制,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第四,完善股票减持规定,适度缩短创新型企业投资资本锁定期,调动投资热情,让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致公党中央建议,梳理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同市场的定位和准入标准,结合A股IPO审核的实际准入标准,对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首发准入标准进行优化和调整。允许新三板内部形成不同市场层次,其中创新层及以上市场层次与创业板在服务对象和准入标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形成既各具特色、互补错位竞争,又适当重合、企业可以进行市场化选择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的直接融资需求。
此前,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已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实际上,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富士康拟IPO显示了发行上市制度的新探索。可以预期,未来政策有望逐步落地。
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黎志贤认为,过去20多年来,中国大量企业通过走进资本市场取得骄人成就,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这些优秀企业成就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产业升级及转型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对培育新经济产业起到关键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就“资本市场如何服务新经济”相关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支持国家战略,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产业,重点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透露,证监会和交易所都在抓紧推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试点和准备工作,交易所层面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我们真诚邀请这些新经济企业留在境内,也真心欢迎他们来深交所上市。”
王建军表示,证监会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相关改革,并对“新经济”企业给予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深交所也在全力推进创业板改革,一方面是抓试点,另一方面也是在做制度改进,将来对新经济的支持、包容力度肯定会大幅改进。
此前,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情况时表示,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场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让融资者得到更快发展、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回报,应当成为市场各方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标,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注入满满正能量。
田利辉认为,资本市场是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支持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纵观海外,“独角兽”企业在资本市场汲取了大量能量,新经济是在股市实现跨期估值的前提下获得了崛起的动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支持新经济发展是资本市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田利辉建议,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新经济发展的独特力量,释放资本市场为经济新动能做出巨大贡献的潜力。
当然,支持新经济并不是只有上市这一个途径。3月2日,小米公司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100亿元储架发行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无异议函,成为国内首单支持新经济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证券,首期拟发行规模5亿元。
23:37 | 郑州强化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监管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近一个月逾400... |
23:37 | A股公司年内发布113份被立案调查相...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沪电股份:持... |
23:37 | 洞察半年报新动能 | 格力电器上半... |
23:37 | 继峰股份调整部分募投项目 |
23:37 | 同业存单基金热度再起 4只产品募资... |
23:37 | 壮大买方机构力量 价值投资正当时 ... |
23:37 | 证券业上半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
23:37 | 商业银行“二永债”年内发行规模已... |
23:37 | 年内30家上市公司主动更改证券简称... |
23:37 | 低空经济持续升温 多地积极探索多...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