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晚再有车企披露2月销量,情况不容乐观:江淮汽车同比降63%,吉利汽车同比减少约75%,广汽集团同比下降8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春节放假开始,全国各地经销商零售基本闭店、全面停止销售服务运营,因此绝大部分经销店2月前三周的零售销量基本为零。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3月9日发文表示,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的刺激政策,则预期2020年车市下滑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至8%,比前期下滑5%的预期下调了3个百分点,较2019年末的预期增长1%下调了9个百分点。
销量大幅下滑
江淮汽车3月9日晚间披露产销快报显示,2月份汽车产量为10494辆,同比下降66.86%;销量为11550辆,同比下降63.43%。
广汽集团3月9日晚间公告,2020年2月,公司汽车产量17313辆,同比下降82.67%;汽车销量19347辆,同比下降81.08%。
吉利汽车3月9日晚公告,公司2月总销量为2.12万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5%。2月份较低的销量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近期在中国暴发所造成的中断。此外,由于今年春节假期较早,导致2月工作日减少。首两个月总销量为13.3万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5%,并达至公司全年销量目标的9%。
稍早之前披露数据的车企还有,比亚迪2月份汽车销量5501辆,同比下降了79.5%,上年同期为26833辆。上汽集团2月份销量47365辆,同比下降了87%,上年同期是36.29万辆。前两个月,上汽集团累计销售44.76万辆,同比下降54.07%;产量45万辆,也下降了53%。
从复工来看,截至3月3日,16家重点整车集团主要生产基地开工率已达84.1%,员工复岗率达到66.5%,除重点疫区外,汽车行业企业基本实现复工复产,全国8000多家汽车经销商的综合复工率已达37.3%,门店复工率则达74.7%。
乘联会的数据也印证了汽车销量的下滑。3月9日乘联会披露乘用车月度销量,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5.2万辆,同比下降78.5%,而2019年2月因春节因素同比下降19%属于超低基数,说明今年疫情影响下的车市严重异常;1~2月零售累计196.8万辆,同比下降41.0%,疫情因素的影响远大于春节因素的干扰。
需针对性刺激消费
对于未来车市的展望,乘联会表示,3月有22个工作日,较2019年3月多一天,有利于产销恢复。由于受到抑制的2月原有需求延缓释放,3月上半月的零售会有一定的加速回暖迹象。不过,3月中旬后的零售恢复可能偏弱。
长城证券指出,当前消费还未出现报复性反弹,预计3月汽车市场形势仍较为严峻,但是国内复工情况的好转,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减弱,都会对后期的汽车市场转好形成有力的支撑,预计全年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并有望在二季度中后期迎来销量的较大恢复。
乘联会则预计,按照正常的4月末解除疫情判断,目前看2月车市低迷超预期,3~4月的车市回暖速度较慢,5月后预计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乘联会再次下调了全年车市销量预期至同比下滑8%。乘联会表示,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的刺激政策,则预期2020年车市下滑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至8%,比前期下滑5%的预期下调了3个百分点,较2019年末的预期增长1%下调了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多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广州市要求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明确的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并视情况研究推出新增指标。2020年3月至12月底,按照鼓励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原则,在使用环节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推进汽车更新换代,对置换或报废二手车的消费者,在广州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新车,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佛山、吉林等地亦给予了一定的购车补贴。
就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出台方面,乘联会表示促进汽车消费要拉动新车首购群体。乘联会分析称,目前促进汽车消费核心的重点措施大部分都是在促进换购需求,而没有有效推动新购需求,整个车市刺激政策难有增量,可能导致刺激政策持续不见效的问题出现。要实现稳定汽车等传统主流的消费,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拉动首购群体消费,例如2015年和2009年购置税减税政策效果就特别好。
00:05 | 名酒效应逐渐凸显 古井贡酒全国化... |
00:05 | 中国家电出口连续18个月同比正增长... |
00:05 | 走进奥迪威:探寻国产传感器企业突... |
00:05 | 德赛西威定增扩产 全力加码智能驾... |
00:05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产业链公... |
00:05 | 顺丰控股不断提升经营韧性 同步做... |
00:05 | 长江电力业绩与股价齐升 进一步扩... |
00:05 | “两船”重组预案出炉 交易金额超... |
00:05 | 九州通大力推进“三新两化”战略 ... |
00:05 | 直击沪市半导体行业集体路演:需求... |
00:05 | 职业道德应成为券商用人“硬指标” |
00:05 | 最新社融数据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