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落地,新能源将实现从“补充能源”转型为“主体能源”。各大能源央企率先成为践行“双碳”目标的主力军。截至12月中旬,已有17家能源电力央企公布“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新增装机规划,预计到2025年实现6.7亿千瓦的装机规模。
政策暖风频吹,光伏、风电产业链迎来巨大发展空间,风能板块指数涨幅达62.66%,光伏板块指数年内涨幅达47.74%。2021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左右,预计2025年将达到16.5%左右,2030年达到25%左右。
储能板块的潜力刚刚释放,年内涨幅达77.02%。尤其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的新型储能达到了257个,储能的总规模达到了11.8吉瓦。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广东、重庆、浙江等地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把A股新能源板块送上风口,赛道变得异常火热,氢能源板块指数年内涨幅达68.06%,相关上市公司按下扩产启动键加速融资,截至12月24日,至少有92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资总额超过2293亿元。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不少“跨界”玩家入局抢食盛宴,许多上市公司重金押注新能源细分赛道,双良节能拓展单晶硅片业务,项目一期投资达到70亿元,蓝思科技在湖南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释放出重大信号,在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越来越多国企和民企携起手来,进行深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双碳”目标。
随着我国新能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能源加速转型,新能源快马加鞭,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将迎来做强做大的好时机。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大有可为。
(策划 证券日报音视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