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滕泰
滕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一年前几乎是同样的时间,还是这个会场,我曾在这里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好像是“再造新红利”。当时我说一两年之内,我们的经济增速就跌破6%的风险;五年之内,有可能有挑战5%的风险;如果不能深化供给侧改革再造新红利,十年之内能稳定在4%这样的水平,就不错了。没想到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在不久前,要不要保6%,就已经成为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
到底要不要保6%,观点有两派:一派认为应该保6%,一派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保六派的第一类理由,认为现在潜在经济增长没有那么快的下滑到6%以下,原来都是8%、9%这么高的增速,怎么突然一两年之内就到了6%以下?如果潜在经济增速还在7%、8%,而经济跌到6%边缘的原因,是因为类似于去产能这样的政策在执行当中走偏而干扰了经济运行,去杠杆也在执行当中有走偏,变成了对民企的结构性去杠杆,或其他人为的、外部冲击的原因,造成了经济增速跌到了潜在增速以下,在这种条件下保6%是有价值的。保6派的第二类理由,是出于社会稳定的原因,认为如果2020年不保6%,可能会有大规模的失业。
反对保6派认为经济的潜在增度其实已经在6%以下,所以人为刺激保6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反对保6派的另一理由是,认为政府要保6%就必须得采取更多的量化宽松或者财政刺激措施,而这些都会有负作用。
到底应不应该保6%?关键取决于以下几个判断:1)当前的经济下行到底是周期性的问题,还是长期性的问题;2)到底是总量的问题,还是经济结构的问题;3)到底需要逆周期调控政策,还是要更多地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的问题。
下面重点通过几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来看一下外需,外需离不开讨论中美贸易,虽然中美阶段性已经达成了协议,但是对未来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还是不能低估,因为中美贸易矛盾的背后,美国经济增长不平衡的问题和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 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1.2%,美国制造业产品的逆差不是因为中国造成的,是因为他自己的经济结构造成的。美国十年的经济增长只是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的增长,80%的人口并没有参与到增长中。如果特朗普既不能改变美国的产业结构,也不能改变其经济增长结构,可能他还会继续煽动民粹主义,说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如果这些根本的矛盾不能改变,短暂的协议后还会有反复。虽然世界经济的红利有所减少,增加了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也是割不断的。虽然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也许还会为国产替代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看一看过去四年的贸易顺差变化。即便是没有中美贸易的冲击,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已经连续四年大幅度的下滑,从2015年的5500亿美元,以每年500亿美元的速度递减,去年到了3500亿美元。沿着这个趋势下去,即便没有中美贸易争端的冲击,中国的外需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还会继续减少。我们认为未来十年的时间,外需作用逐渐减少可能会一直保持这样的趋势,大约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实现一个经常项目相的国际收支平衡,也就是说制成品贸易顺差减少到零。
外需减少的同时,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也下滑,其背后是两大长期不可逆转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四次传统工业革命的进程已经基本上结束了,现在中国经济进入到了快速工业化的后期。第二,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也差不多结束了,现在城镇化已经达到了60%,还有10%的空间。如果中国的快速工业化阶段结束了,快速城镇化阶段也结束了,那么与制造业投资、基本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三大投资增速相关的产业都必须面对更多的长期转型挑战。
当然中国的消费还是一枝独秀,消费按照不同的汇率计算,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之内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是未来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刚才三大需求来看,中国经济这一轮下滑,更多的是长期性的原因,而不是段周期的波动。
从供给侧来看,五大红利都在递减,一类是要素红利,包括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本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红利都在递减。其次,后发技术红利,作为经济增长根本驱动力也在递减,今后更多要靠自主创新。第三,改革的红利也在递减,中国经济粗线条的产权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已然完成,后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肯硬骨头,但即便改革的力度加大,相关的红利也在边际递减。
中国这一轮经济下行,是改革开放以来较长的一轮经济下行,大概从2007年一季度可以算,到现在差不多13年了。这么长的一轮经济下行,即便在300年的全球市场经济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1929年大跃进美国有那么一轮的经济下行,因为有二战;90年代日本也经历过一次十年以上的经济下行周期。除此之外,一般的经济下行周期就是三五年。这次一个下行周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的问题,更多的是长期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总量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的问题;未必是靠逆周期的刺激政策能够解决的,更多要靠深化改革来恢复中长期的发展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很悲观?我个人也不很悲观,因为每一轮传统经济、传统产业受到严峻挑战的时候,往往也是一些新产业的爆发点,各方面的力量都会努力找到新的出路。
1997年、1998年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那个时候也是新浪、百度、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新经济巨头的创立之年。
2007、2008年又是全球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个时候是苹果手机创立的元年,也是3G、4G技术改变这个世界的元年。
2018年、2019年,虽然有更多的传统产业受到挑战,但同时也有更多的新产业正在进入产业的爆发期。这个时候无论是我们做企业,做投资,都要关注两条线,一个是新供给,一个是新需求。
沿着新供给这一条线,要关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脑科学等。
沿着新需求路线,则要关注知识教育产业,文化娱乐产业,信息传媒产业,金融科技产业,新零售和健康养老这些高端服务业。
后面说的新需求产业,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条件,创造的是软财富,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要。
当前的产业结构,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降低到占GDP的比重是29.4%,将来这个比重还会降到28%、27%,甚至更低。制造业是强国的基础,非常重要,但是产业结构的演化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占经济比重会提高,美国GDP占比制造业只有11.2%,英国只有8%,德国和日本稍微高一点20%,中国的产业结构目前大体相当于美国1970年代的水平。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强国,但是未来在制造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价值应该是软价值。所谓软价值就是在商品当中的研发、创意、品牌的价值,那些低端的、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卖加工费、卖硬件的产品,未来在经济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低,而软价值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是有效研创、流量和体验。
如何提高有效研创,是所有的企业家和投资者都要思考的问题。无论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还是生物创新制药公司,他们的核心价值都不是他们的硬资产,而是他们的有效研创。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100%的投入应该都是有效投入;对于软产业而言,90%的研发投入可能都是无效的,我们能不能接受研发和创意过程中的无效投入吗?又如何提高有效投入?这就需要我们从观念上,从人才结构上,从公司的组织架构上,从产品开发战略上,从激励机制考核办法上,要重新的构建适合软价值创造的新公司管理机制。
其次,是重视流量的价值。怎么样去创造流量,怎么样去导入流量,如何导出流量?这两天中国资本市场涨得最快的股票是叫网红经济的股票,实际上这是股市在挖掘“流量”的价值。
接下来用不了多久,我相信资本市场还会重点去追捧“体验”经济的价值。比如,大众点评原本只是一个让客户发布体验感受的公司,它先有了体验的敬爱之,然后才有流量;有了流量以后,才有产品——如今大众点评市值已经6000亿。如何创造体验的软价值?
软价值的创造有不同的路径,软价值的实现规律同硬产品、硬价值也不一样的。首先,软价值往往是非对称实现,阳光免费、星光收费,无论在支付软件,还是搜索引擎几乎都是这样的价值实现路径。其次,软价值的实现是分段的实现,先有公众价值,后有盈利模式。第三,软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资本市场,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达到了700亿美元,但是它每年的汽车销量只有几十万辆;而通用汽车每年卖一千万辆,市值只有400多亿美元;最后,软价值的实现路径事弯曲的,如果哈里波特只是一本书,它价值10亿美元,一旦拍成电影就值几百亿美元,而变成主题公园和衍生小商品之后总价值2000亿美元。
总之,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更多要从长期性眼光去看待当前的经济问题,要推动深化改革创造新红利,要把握经济增长不平衡性和新经济的软性特征,要掌握软价值创造和软价值实现的新规律。这样才能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创造更多的价值。
谢谢!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