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炎涛
4月19日上午,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经过激烈角逐,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
《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参赛的人形机器人尺寸不一,最小的机器人身高仅75厘米,最高的达1.8米。参赛的人形机器人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天工Ultra”、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延动力”)推出的松延动力N2、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CASBOTSE”、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众擎PM01”、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宇树G1”。此外,参赛队伍中还不乏高校身影,其中,清华大学派出Kuavo(夸父)参赛,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则带来了身高75厘米的北职大“0306”小巨人参赛。
图为部分参赛机器人 向炎涛/摄
据了解,本次赛事邀请了全球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的人形机器人参赛,一共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赛,开启了人机协同竞技的新篇章。比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这种模式对机器人而言,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首次。
此次赛事也是人形机器人首次在开放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试。每个参赛机器人须具备人形外观,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禁止轮式结构;控制方式可选手动遥控(含半自主)或完全自主。参赛团队需确保机器人安全合规,严格遵守比赛线路与规则。
为确保更多机器人能够顺利完赛,参赛团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赛道沿线还设置了多个补给站,提供电池更换、机器人维护及数智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
据介绍,赛事通过动态路况与复杂环境,能够全方位检验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核心技术能力,对其性能提出多维度挑战:既要应对长距离续航,也要在坡道、转向等复杂路况下实现灵活运动。这也是众多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报名参赛的原因。
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今年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还通过搭载“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变得更聪明。
天工队发言人魏嘉星说:“为了在此次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攻克了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还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协调运动能力、步态协调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参赛过程中‘天工Ultra’的配速为7千—8千米/时。”
“人形机器人踏上赛道奔跑,看似一小步,实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大步。”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介绍,人类挑战马拉松是挑战身体极限,而机器人跑马拉松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起点。这次比赛致力于打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梁靓表示,从跑赢赛事到跑通产业链,这是对人形机器人行走、奔跑、全身协同、具身智能等能力的最佳检验场景之一。通过创新设计的专业规则与人机协同机制的探索,企业可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撬动人形机器人蓝海市场。
(编辑 孙倩)
12:05 | 卫龙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势“魔芋... |
12:04 | 技术重塑城市发展模式 北京等21个... |
12:04 | 合富中国与冠捷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
12:04 | 众兴菌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64.52亿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 |
12:00 | 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运达科... |
11:31 |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时40分42秒!全球首个! |
11:22 | 降本增效与市场开拓并行 华英农业2... |
11:19 | 海康威视发布2024年ESG报告:以技... |
11:18 | 农发种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63...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