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丽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重塑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城市作为聚合技术力量、汇聚居民的主要场域,正面临从发展逻辑到空间形态的巨大转变。
从整个城市的发展角度来看,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展开积极探索,城市发展已经从聚焦增量、快周转,走向注重发展质量和长期运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通过发布吸引人才、支持性产业政策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凝聚力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龙瀛表示,当下的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居民对城市空间品质改善的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对城市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城市空间的规划,已不再是计划下的“装人逻辑”,而是“抢人逻辑”。
为了面向未来寻找和发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等领域的杰出项目和模式,并推动社会关注、激发公众参与,鼓励城市决策者采用创新技术和可持续方法,为城市提供更多元的可行性发展方案,未来城市大奖从2023年启动全国范围内的优秀项目征集。
4月18日,“未来城市大奖2024”终评结果正式揭晓。本届大奖以“信心与城市”为主题,于2024年7月31日启动项目征集,组委会累计收到了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160余个申报项目。依据“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的基础评价方案,最终有96个申报项目通过组委会初筛,进入初评,38个项目入围年度大奖,21个项目分获12个年度大奖。
38个入围年度大奖的项目分别来自12个城市:北京、深圳、成都、上海、无锡、杭州、福州、台州、绍兴、大连、洛阳、镇江。其中,来自北京和深圳的入围项目最多,各有10个,其次是成都5个,无锡4个,上海2个,其余城市各有1个。
21个获得年度大奖的项目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苏州、大连、镇江、绍兴、台州、洛阳等10个城市。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数量最多,为6个;其次是北京5个,上海、成都各2个,其余6城各1个项目获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主席、未来城市大奖2024评审委员会主席吴志强院士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给我们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集成空间,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共生体。本届未来城市大奖入围和获奖项目覆盖了智慧城市、低碳可持续、数字消费、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园区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国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卓越实践,同时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项目每一个都凝聚了智慧和汗水,在技术方面做出了突破,代表着对城市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他们可以充当灯塔作用,为更多城市提供未来解决方案的借鉴样本,让城市更加智慧,更有温度。
(编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