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股票频道 > 市场研究 > 正文

四季度A股投资路线图浮现:基本面锁定市场风口 机构给出四大优质赛道

2021-09-30 15:07  来源:证券日报网 赵子强 张颖

    本报记者 赵子强 张颖

    周四(9月30日)是A股三季度的收官之日,对于四季度宏观基本面情况、市场趋势和投资的主题风口等,《证券日报》研究部通过对多位业内人士的采访和大量机构研报的整理,以期帮助投资者把握四季度投资机会。

    经济基本面仍复杂

    流动性预期稳定向好

    从记者采访和整理业内人士的主流观点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1.经济面临挑战;2.流动性将持续充裕;3.基建投资可能将逐步发力,周期行业可能面临调控措施。具体来看:

    第一,随着经济数据的不断变化,市场内外对未来经济形势判断出现调整。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在解读8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需要关注的是,局部地区仍有散发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国际物流成本较高、芯片短缺等问题仍在推高企业成本,企业利润持续稳定恢复面临较多挑战。”

    央行对经济判断出现调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由二季度的“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调整为“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研究机构也表达了对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看法。国开证券对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认为,需求回落叠加价格高位拖累经济进一步放缓。散发疫情、国家整顿部分行业影响线下服务与消费,PPI持续高位对中下游企业冲击加大,叠加持续主动压减产能,8月份经济数据再度全面低于预期,尤其是消费端。未来,散发疫情不确定性尚存,PPI短时间仍处高位,复苏分化并未缓解,经济内生性动力不足,政策或将提前适度升温。

    华西证券认为,内外需走弱将带来四季度经济放缓。主要逻辑是:1.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相关耐用品出口走弱;2.前期社融回落对经济抑制影响在9月份-10月份有所显现;3.消费平淡、房地产降温、基建温和。预计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在6%-6.2%、4.7%-5%。CPI有所上行,压力不大;PPI逐步回落,从9%到3%。

    第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货币政策有望向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

    从央行三季度例会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部分调整,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向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上述会议至少释放七大信号:1.当前经济恢复压力大,经济增长趋于悲观。2.货币政策大基调依然未变,边际“紧信用”向“稳信用”过渡。3.货币政策更强调直达性和结构性,支小再贷款、碳减排工具将陆续落地。4.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并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5.汇率方面更注重长期均衡,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6.房地产局部信用风险升温,货币政策表态发力维稳。7.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本次会议对调控政策表态更加积极,信用与货币的双稳格局即将来到。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表示,四季度经济环境的需求不足,经济状况可能会有一些滞涨的苗头。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整体的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几乎为零,反而有可能会出现适度的放松。

    把脉投资总经理许琼娜认为,在当前经济压力凸显的背景下,政策短期内可能会聚焦稳增长层面,也就是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维持第三季度的稳中偏宽局面。

    第三,为应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财政与产业政策有望出现调整。

    财信证券表示,四季度,国内逆周期调节和流动性可能超预期。国内方面,虽然四季度国内可能面临出口景气度和补库存需求边际减弱的风险,但在国内宏观政策跨周期调控的背景下,预计第四季度的专项债发行及基建投资可能将逐步发力,从而托底国内经济。同时,流动性也可能好于市场预期,以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产业政策,特别是供给端的政策变化对于经济影响重要性明显提升,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产业政策与货币、财政的协调配合。应对能耗、增长、调结构等多方面诉求,维持四季度“降准+适度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的边际宽松判断,不排除定向降息的可能,全面降息的概率当前来看依然较小。

    方信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郝心明表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造成中下游行业成本大增,PPI高企的同时CPI没有同步,如果成本无法传导至下游那么对于中下游行业会造成影响,此前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政策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对周期行业可能会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具体的如近期的拉闸限电等。

    钜融资产研究部总监冯昊表示,政策层面,回归商品属性、开启电价上涨是破解能耗双控及限电难题“胜负手”。一方面,碳中和背景下,如果政策长期将电价压制在较低水平,高耗能经济仍将持续发展,工商业活动及居民缺乏主动节能减排动力;另一方面,电价不涨会导致电力供应能力将长期严重不足。因此,电价市场化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国内的限产限电困局,全国层面的电力市场化政策年底前出台的概率较高。

    榕树投资研究员周毅认为,未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引导还会进一步增强,一是利用好再贴现再贷款和直达经济体方式,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二是“双碳政策”的金融支持工具落地,推动经济转型加速。大类产业政策的调整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需求可能会出台刺激政策,年末作为传统的消费旺季,在此时出台相应政策有利于增加消费需求。二是对煤炭开采等上游行业的政策进行微调,提供更多的绿色化转型支持政策。

    震荡加剧风格或转变

    四大优质赛道被看好

    截至9月29日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49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超过2015年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达万亿元级别的历史纪录。在活跃的巨额成交背景下,市场参与各方普遍乐观。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对各大券商研报以及业内人士采访发现,指数长期震荡向上走势有望延续。从具体操作策略来看,消费和医药领域、科技领域、周期股、建筑建材等四大优质赛道被机构频频提及,表示看好。

    对于消费领域的布局,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告诉记者,在四季度流动性充沛的情况下,整体股市表现有可能继续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热度,尤其是最近短期小盘股的回调比较充分,之前以消费股为代表的价值股也已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调,整个市场依然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调整充分的消费板块;二是周期股仍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间,只是波动可能会有所加大,尤其是与新能源相关的周期股。

    渤海证券表示,震荡市下把握情绪扰动和结构机会。看好四大领域的投资机会:1.基建:经济增长压力明显,基建托底必要性抬升,叠加专项债发行加速,基建领域疲弱的态势有望改观。2.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将抬升,储能需求有望增加,其中,发电政策相对密集;叠加电力体系在近期“电荒”中所暴露出来的短板或将加快储能配置的节奏;综合而言,可关注政策推动下储能领域的主题性机会。3.专精特新:政策预期推动下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主题性机会。4.消费:中长期角度,可对消费板块中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的个股进行左侧布局。

    “未来3个月-6个月市场仍然会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板块轮动、大幅震荡会是常态。”接受记者采访的中睿合银投资总监杨子宜认为,目前,随着教育、消费、医疗等行业相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后,市场的整体估值压力得到了明显释放;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行业未来几年会维持较高的业绩增速,如新能源、电子、军工、物业、免税等。对于四季度市场整体的判断仍然是谨慎乐观。对于后市,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个方面,其一,可在持续向上的产业趋势中寻找出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其二,今年以来,时间、空间调整到位的核心资产标的和被错杀的个股。细分来看,重点关注物业、电子、建材、军工和免税板块。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季度市场可能出现先跌后涨,市场风格继续向均衡方向调整,四季度市场风格有望继续从“偏成长”向“价值和成长”均衡的方向转变。

    谈到科技领域,浙商证券最新研报表示,四季度结构选择的“胜负手”在于以科创板和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具体来看,前期超跌叠加估值修复,消费或迎阶段修复,但难言反转;以科创板和半导体为代表的科创板块将引领下一轮结构牛市,9月份是科创牛市主升行情的战略布局窗口,产业线索重视半导体、5G应用和专精特新。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也表示,后市具体配置思路上有两个方向:首先,成长制造板块需更加重视估值和盈利的匹配程度,推荐三季度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的机械、建材、军工、化工的中上游高弹性品种;其次,左侧布局价值板块中高景气的消费和医药,尤其是经营状态良好、但前期受交易或政策因素影响大幅调整的细分行业,推荐次高端白酒、医药外包、疫苗。

    “震荡尾声,机会孕育。”爱建证券对四季度投资明确表示,2021年是市场自我修整的一年,经过2021年的震荡整理,市场结构较为健康,为2022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估值和市场看,市场的震荡已近尾声,但是要打破这个格局,需要一个大的外在驱动力。不破不立,预计四季度的震荡幅度加大,力量更多的是来自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的冲击,但是这并非是坏事,靴子落地后,不确定因素消除,市场可以轻装上阵。从机会上看,市场将再度发生风格的切换,消费和科技成长将渐渐回归。而周期整体则相对较弱。在四季度可以关注TMT、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板块的机会。

(编辑 孙倩 策划 吴珊)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