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梦泽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渐成主流,并将其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2023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应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ESG信息。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车企上、中、下游关联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肩负重任。在落地层面,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践行ESG理念,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承载者。
目前,包括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在内的国内知名上市车企均已发布2022年ESG报告,自主核心技术、智能化水平、自动驾驶和环保生产工艺等成为ESG报告中的关键词。
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已逐步转化聚焦到ESG这一新兴概念上,这也意味着ESG绩效优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甚至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融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SG已成为企业竞争力一个新表现形式。
ESG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行业来说,我国汽车产业需要通过新能源替代、低碳化改造等方式,实现生产制造低碳转型,继而建立ESG下的可持续低碳经济模式。于企业而言,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是车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在ESG评价体系逐渐走向主舞台的当下,ESG已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对一家车企发展评判的重要参考标准和依据。
在笔者看来,车企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ESG管理水平,从绿色转型、员工权益和供应链三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质量,以更积极的ESG实践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绿色转型方面,提高可再生材料的使用依旧是汽车领域降碳的主战场。车企应加快新能源的创新应用,加大铝合金等轻量化和循环材料的使用,让整车安全性能更好的同时,质量更轻、能耗更低;运输物流环节,最大化使用可循环包装;产品回收方面,提高报废材料回收利用率。
其次,员工权益方面,在提升员工薪酬福利的基础上,强化员工培训,打造依法合规且公平透明的管治架构与道德体系,真正做到将公众利益与企业发展有效统一。
第三,面向供应链,车企应充分考虑上、中、下游企业的ESG实践情况。如着重降低车身附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等上游公司能源消耗总量的排放;加大中游制造企业科研投入,降低其废水排放总量和颗粒物排放密度;对于汽车经销商等下游公司,接入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头部车企应发挥表率作用,将“零碳”理念、新能源技术进行推广,以提升行业整体ESG实践水平。
总之,面向ESG竞争力时代的全新挑战,车企应该尽早提升ESG管理水平,塑造符合社会期待的履责形象,为构建我国ESG体系做出汽车行业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