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近期,先后有*ST泛海、*ST海投、*ST新海等公司发布实控人或股东的增持计划。而增持的背景很是相似,这些公司连续多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触碰面值退市警戒线。
在上述公司发布增持计划后不久,交易所立即对公司发函,要求公司认真核查增持资金来源、对公司是否能够保障增持计划的实施以及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的情形表达关注。
笔者认为,面临交易类强制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被实施风险警示的绩差股或问题股,本身即存在各种问题。之所以股价不振是由于公司业绩不佳或经营不善,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丧失了信心,选择“用脚投票”。
一般而言,股东通过增持股份彰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有利于股价抬升。然而处于面值退市警戒线的公司股东尽管增持股份,但增持实施主体本身大多存在债务问题,通过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进行股票增持能否顺利实施也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类公司的自救式“护盘”,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这类公司增持行为的监管力度,要坚决杜绝“忽悠式”增持、举债式增持等行为。
笔者认为,虽然部分被实施风险警示公司通过增持短时得以“续命”,但保持上市地位并不能仅靠增持股份来维持,改善公司的基本面才是王道。此类公司应当抓住目前难得的时间点,尽全力扭转公司基本面发展不佳的局面,拿出切实举措改善业绩,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保持公司稳健且可持续运转。投资者也应当慎重投资,切忌火中取栗。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