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绿色金融”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制定能有效减少高碳排放行业风险敞口的绿色信贷原则,并以专营部门、专项额度、专门考核来发展绿色金融。
而一些嗅觉特别敏锐的商业银行,已在最新的政策导向明确落地之前,就从战略和战术上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平安银行在总行设立一级部门“绿色金融事业部”来专营绿色金融业务,就是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截至2021年9月底,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达932.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8%;绿色信贷余额为53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3%。
“绿色”如何认定?赛道怎么细分?在资本金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怎样与大行抢地盘?又该怎样最大化激发还有做老项目思维惯性的分行的热情?近日,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解了该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胡萝卜”与“大棒”。
绿色金融是系统性工程
由一级专营部门牵头
2020年9月,我国首提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双碳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关注到国家政策的整体安排后,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很快意识到,这对于银行业可能不仅仅意味着工作报告里多了个描述政治站位的词汇,而是新一轮巨大的产业机遇,需要辅以体制、机制的调整和业务资源的投入。
绿色金融怎么在实操层面落地?谢永林召开了平安银行最高级别的党委执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凭借此前在能源领域长达20年的专业咨询经验,朱育强带着自己的理解前后上了六次执委会。谢永林和班子成员在陆续听取的业务汇报里,对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越来越笃定。
2021年5月,平安银行成立总行绿色金融办公室,由行长胡跃飞担任主任,副行长郭世邦和董事会秘书周强分别担任副主任,按执委会决议敲定平安银行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纲领,下辖绿色金融发展“三大模式”和“七步成诗、点绿成金”服务策略。同时,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一级部门,作为绿色金融办公室秘书处,负责统筹、推动、协调全行绿色金融工作,并发挥平安银行行业银行PMO牵头建立的跨部门敏捷协作机制,在行内全面建立起了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绿色金融是个系统性工程。在朱育强看来,“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其商业模式涉及面广和跨部门运作。首先,能源生产是绿色产业的核心基础,能源消费则覆盖房地产、汽车、基础设施、电器、制造业等诸多产业,而为了满足“双碳”需要,火电和清洁能源的商业模式将被改造,这使得所有用能单位的成本考量、经营管理、现金流计算也随之发生变化;其次,绿色金融的风险政策制定、业务审批、绿色标识认定、碳减排测算等全流程业务的开展,需要借助风险条线的专业支持;再次,开展绿色金融,除了通过行业银行统筹覆盖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对公信贷之外,还需要和负责绿色消费的零售条线、负责投债发债的资产负债及投行同业部门、负责产品创新推动的投行及交易银行等部门进行高效联动。
“去年5月份我们成立的时候,有分行行长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组织在哪里’。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涉及总行各个部门的一大堆联动。这是包含绿色认定、压测、对外披露、厘清绿色和环境概念,并跟交易银行部门和投行部门进行联动的组合拳。”朱育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一把手的认知对组织的确立起决定性作用。在平安银行之前,兴业银行较早成立了绿色金融一级专营部门,其他银行以一级部门进行专营的案例较为鲜见。有些银行由公司金融部和风险部跨部门成立专项组,有些则是在公司金融部下设二级部门,有些只是在对公部门内成立了一个非专营团队。
“不是指标而是产业”,在谢永林带领的平安领导班子的逻辑里,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个需要满足的监管指标,更是一个契合长线发展的业务方向,而它必须以够高的规格形态出现,才可以确保牵头、统筹好如此复杂的工程。
“胡萝卜”与“大棒”
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经济活动的界定存在多套标准,绿色分类的标准主要基于”三套“政策:一是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于2019年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二是人民银行等三部委于2021年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三是银保监会2020年发布的《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银行对绿色产业的认定,基本原则就是参照上述三套标准。
与大多数同业不同的是,因为平安银行较早将绿色金融视为产业,所以也较早地为绿色金融单独设立了风险政策,在绿色金融业务审批层面设置绿色通道,并由风险条线对绿色业务的认定进行把关和指导。“我们建立了总、分行的两级认定体系,分行风险条线先行认定后,会推送至总行绿色金融部的快速风险条线进行复核,判定是否全部满足各项监管要求。同时,风险部门还要每个季度向监管部门报送绿色金融数据,监管以此进行排名。”朱育强说。
风险部门还深度介入了对绿色金融主赛道的框定。“我们的业务跟风险部门一起经过无数轮头脑风暴,最后确定聚焦15个赛道,横跨清洁能源、绿色环保、高碳转型、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服务6个领域。”朱育强介绍。
至此,分行接收到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平安银行,开展这15个领域的业务,总行会有“绿色通道”。各分行须基于所辖区域的产业环境、客户基础、同业竞争等因素,各择侧重。
“我们发现,基本上每个分行会重点关注3~4个产业。比如,杭州分行可能会比较关注核电,成都分行比较关注水电,因为每一家分行的区域资源禀赋是不一样的。”朱育强说。更重要的是,面对五大行等竞争者,平安银行在不同赛道里的打法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针对热门赛道的核电及水电,平安银行没有选择以纯放贷款的方式与五大行正面“硬刚”,而是与集团旗下兄弟公司(如平安资管等)配合推出针对个案的定制化融资组合。同时,平安银行还依托科技部署对一些大型商业主体做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布局,比如提供供应链贷款等。
摆在平安银行面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在面对优质行业的央国企及民营龙头时,平安银行现有的价格体系很难与有资金成本、定价体系优势的国有大行竞争。“这个时候,资负部门显得尤其重要,需要给到绿色业务部门一定的腾挪空间。同时,财务部门还需要设置一些激励费用,鼓励分行走出舒适区,比学赶超多做绿色项目。”朱育强直言。对于平安银行推出的专项激励和专项考核,他将其定义为“胡萝卜加大棒”。
针对绿色贷款,平安银行绿色金融部门申请了专项额度,以保证当绿色贷款跟其他较高收益的贷款进行PK时,能顺利出账;同时,还制定了一个“补至不亏”的原则,即有亏损才补贴。另外,低于内部转移定价的业务,如果被认定为绿色信贷,当年获得补贴的力度会高于去年。
给予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强考核。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相关指标已经明确地落到了分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里——基于全行平均占比,结合各分行实际情况,下了一个年末余额定值指标。
“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正在起好效果。平安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成绩已被行业认可。截至2021年9月,平安银行已有近50%的对公业务团队涉足绿色金融业务,超过三分之一的分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较2021年初实现翻番。
打好敏捷协同牌:
金融科技+综合金融
“像水电、核电这种项目,我们肯定不能直接和五大行比拼价格。当然,我们有政策支持,但到实际跟大行拼的时候,我们股份行不一定占优势。我们该怎么办?那就通过发挥金融科技和综合金融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企业在绿色转型发展中的各项需求。”朱育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金融科技可以切入供应链类的偏传统融资业务,包括像智慧财司、智能资产池、卫星及物联网等手段,它能产生数据资产;同时,还可通过复杂投融的产品创新模式,为大型央国企、民营龙头上市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建设中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投行部门可以提供发债、并购等服务,还可以支持绿金与团金部门的联动,做复杂的投融业务。
他阐述了一个科技赋能的例子:分布式光伏电站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占地、消纳和销售电价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电站分布较散,给贷后监测带来不便的问题。平安银行创新贷后管理方式,利用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的金融科技优势,通过星云物联网优化贷后管控,简化授信审批流程,快速批复落地了某户用光伏龙头企业14笔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绿色授信支持,授信总额为4.5亿元,解决了分布式电站建设的融资需求。
平安银行绿色金融还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全牌照的业务优势,与集团内部寿险、产险、养老险、理财子、资管、证券、信托、基金等多方协同合作,通过投行和复杂投融业务有效对接、支持重点企业绿色发展的融资需求。2021年,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不仅为某大型水电央企的白鹤滩电站建设提供了29亿元的项目贷款,还帮助其承销15亿元碳中和债券;还为某大型核电集团提供了12.2亿元项目贷款,又同时联合资管增资20亿元参与该集团风电引入战投项目;此外,还联合平安险资通过保债的方式,为西南某省属水务集团提供了超50亿元的项目建设资本金支持。
在平安高层的逻辑里,要想把绿色金融当成产业发展,总行事业部之间以及总行与集团子公司之间必须要协同,而且是敏捷协同。
21:11 | 金沃股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提出连... |
20:35 | 9月23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龙... |
20:12 | 蜂助手:加大基于“鲲鹏计算”数字... |
19:59 | 网商银行大山雀参展中国农民丰收节... |
19:50 | 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推介会走进深... |
19:40 | 复星医药拟100%控股CAR-T药物子公... |
19:38 | 零碳动力 革新未来 潍柴氢内燃机正... |
19:22 | 戴维医疗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 |
18:49 | 京港合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石... |
18:47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进一步完... |
18:45 | 信邦智能发布股权激励预案 2024年... |
18:44 | 中富通: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 数字...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