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萌
2022年,深市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进,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社会责任有效履行,公司结构和总体面貌发生积极变化,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为整体好转复苏向上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4月30日,深市2776家公司中有2772家按期披露2022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20.0万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净利润9278.8亿元,同比下降3.8%。
深交所表示,将抓好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一批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创新能力突出、公司治理规范、业绩长期向好、投资者回报持续增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群体,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筑牢基础,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市场人士认为,展望2023年,政策引导复苏将向内生动能改善转换,推动经济运行不断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此过程中,深市公司的内生增长动力将进一步释放,支撑业绩修复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2023年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实体类公司“基本盘”稳固
造血能力明显改善
过去三年,深市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2022年,实体类公司(不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下同)实现净利润8782.2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正增长,324家公司实现翻倍式增长。实体类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8.1%,与上年基本持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盈利质量稳中有升。
总体来看,2022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突破1500家,总市值超22万亿元,创新蓝筹企业和细分行业冠军聚集效应显著。
板块公司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4.5%,净利润同比下滑8.1%。实体类公司“基本盘”稳固,2022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8%和5.4%。其中,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有31家,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0%和18.2%,蓝筹公司的“市场稳定器”作用凸显。
202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突破1200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板块公司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4%和11.0%,近六成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有效支持稳住经济大盘。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创新驱动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板块汇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合计市值占比76%。
深市公司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深市公司投入研发资金合计6633.7亿元,同比增长15.0%;研发强度为3.5%,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107家公司投入超过10亿元,中兴通讯等6家公司投入超100亿元。与此同时,深市上市公司已汇聚了一支超128万人的研发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500人,人才集聚成效显著。
三大重点领域加速发展
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创新突破
深交所聚焦服务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4月30日,深市汇聚了1198家三大领域公司,占深市公司总数的43.2%,2022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3%,取得了突出的发展业绩。
先进制造公司面广质优,夯实“制造强国”发展基石。深市共有先进制造公司471家,市值合计6.0万亿元,占深市整体的17.0%和17.3%,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7.8%。2022年,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龙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生物科技行业净利润同比提升6.1%。
数字经济公司持续创新突破,筑牢“数字中国”发展底座。深市共有数字经济公司432家,市值合计6.6万亿元,占深市整体的15.6%和19.0%,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1.1%。2022年,物联网、网络通信和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7.3%、28.7%和6.8%。
绿色低碳公司形成规模和特色,壮大“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力量。深市共有绿色低碳公司295家,市值合计6.1万亿元,占深市整体的10.6%和17.5%,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48.0%。2022年,绿色低碳公司表现亮眼,净利润同比增长66.7%。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景气,比亚迪2022年产销双翻番,出口量同比增长3倍,净利润同比增长4.5倍;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净利润同比增长93%。锂电核心材料公司业绩大幅上涨,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6倍和2.9倍。受益于海内外需求扩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持续高增,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0.9%。
央企估值向合理水平回归
民企业绩快速增长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三年来,深市国企借助资本市场激活改革创新发展动力,通过改制上市、再融资、发行固定收益产品等方式筹集中长期发展资金,共新上市49家国企,IPO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超4000亿元;在深市累计发行固定收益产品326只,融资规模4674.7亿元。深市国企有效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市场工具,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三年来共实施69单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近7000亿元;共实施138单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活跃度和灵活性较大提升。此外,共有9家国企在深交所成功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规模超240亿元,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总的来看,深市国企竞争力不断增强,收入和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9%和7.8%。深市央企估值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2022年底以来,市盈率中位数从24.8倍提升至27.3倍,深证央企指数涨幅累计达10.9%,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取得积极成效。
深市一直是优质民企的聚集地和主阵地,民企数量占深市公司的近八成,占A股民企的约六成。深市首家尝试小额快速再融资、定向可转债支付工具、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均是民营企业。2022年,深市民企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3.7%,平均收入规模达55.4亿元,是十年前的3.1倍。市值超500亿元的公司达62家,超1000亿元的公司从十年前的0家增长至25家,成长出一批在全国及至全球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经济标杆企业。
直接融资功能有效发挥
市场优胜劣汰提速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平稳落地,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在准入环节,2022年以来,深市新增上市公司226家,其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4%和3.6%,均高于深市平均水平,为市场注入“源头活水”。其中,主板和创业板分别新增53家和173家,IPO募集资金合计超过2600亿元。
在持续成长方面,2022年累计实施235单再融资,融资金额逾3300亿元。久吾高科等21家创业板公司通过“小额快速”机制高效解决资金需求。海外融资取得突破,2022年有6家深市公司成功发行GDR,合计融资26.1亿美元。并购重组方面,深市公司2022年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76单,实施完成43单,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1611亿元。激励机制方面,深市公司2022年推出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共582单,较上年增加22单。近21万名员工被纳入激励范围,较上年增长16%,惠及范围更广;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平均有效期分别为4.64年和4.07年,长效激励功能显现。
退市改革落地见效,常态化退市机制有序运行。2022年是退市新规实施见效的关键之年,深市共有24家公司退市,退市家数接近过去三年总和,其中,主动退市2家,强制退市22家。2023年以来,已有2家公司被强制摘牌,另有18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
深市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2022年,共有1740家公司宣告分红预案,年度累计分红合计超4200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为35.0%,其中,1178家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456家公司股利支付率在50%以上。深市公司积极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传递发展信心,维护市场稳定。2022年,共有628家公司完成了股份回购,涉及股份数量超82亿股,涉及金额约890亿元。2022年共实施完成股东增持计划237家次。
(编辑 白宝玉)
15:53 | 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 |
15:53 | 2024DEMO CHINA大会举办:102家早... |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