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雨萌
“9月份我国多项经济指标边际改善,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好转,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多。”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11月份、12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延续10月份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
“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依然较多。”李超进一步指出,从政策支撑看,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全面落地见效;同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政策储备,精准调控、逆周期调节等工具不断完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断提高,宏观政策系统集成、精准发力,将有力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继续加大“两新”支持力度
据李超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就是“两新”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截至目前,已经推动各方面出台实施细则近300项,持续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努力以“两新”政策激发品质新生活、产业新动能、市场新活力。
李超表示,下一步,在“两新”工作推进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持续加强资金全链条监管,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依法严查“先提价后打折”“虚假折扣”等行为;持续做好回收循环利用工作,指导新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加快布局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开展废弃电器电子非法拆解专项检查。
谈及“两新”政策下一步安排,李超透露,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开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待履行相关程序后适时公开发布,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
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从统计数据和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据李超介绍,从投资看,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从外贸看,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3%。从市场活力看,市场消费潜能正在加速释放,比如,民营经济占比较高的网络零售增长明显加快,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增速比前9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积极营造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同时,继续充分发挥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不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提前下达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
以工代赈是指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发放赈济款的一项政策。李超指出,实施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加强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劳动实现增收、提高技能。
“十四五”以来,以工代赈已经由一项专项扶贫政策转变为一项综合性帮扶政策,包含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劳动技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仅2023、2024年就累计吸纳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超过500万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660多亿元。
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前下达了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90.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000余个。
“初步测算,提前下达的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将吸纳20余万名群众就近就业、计划发放劳务报酬超过27亿元;如果算上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就业、发放报酬的规模还将翻几番。”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督促指导地方,推动提前批次以工代赈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切实保障务工群众更好享受以工代赈政策红利。
(编辑 才山丹)
10:31 | 上海银行将于11月28日派发现金红利... |
08:55 | 兴业银行全面升级绿色金融产品与服... |
00:08 | 双方意见难一致 亚振家居终止“易... |
00:08 | 白酒企业要用好电商这把“双刃剑” |
00:08 | 拼多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93.5亿元 |
00:08 | 凌雄科技董事会主席胡祚雄:DaaS市... |
00:08 | AI转型初见成效 百度第三季度核心... |
00:07 | 光伏制造业新规出炉 准入门槛全面... |
00:07 | 紧平衡供需格局延续 磷化工景气升... |
00:07 | 公司零距离·新经济 新动能|博汇纸... |
00:07 | 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火热 多公司获... |
00:07 | 造纸业筑底回升三大机遇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