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频提“跨周期调节”,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
跨周期调节更着眼中长期的经济运行,“跨周期”之下,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下半年着力点在哪?
财政发力稳增长储备政策“子弹”
宏观政策转向跨周期调节,财政政策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并要求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这一定调也贯穿于此后中央及相关部委政策之中。
“政策重心继续向稳增长倾斜,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经成为下半年稳增长和跨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财政部8月27日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报告透露了未来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举措,包括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强化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指导地方加强项目储备,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等。
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上半年政府发债和财政支出进度偏慢,并形成了阶段性的资金沉淀,下半年支出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
近期地方财政预算调整报告也透露了政策留有后手。不少省份将适当预留部分今年新增债券额度于12月发行并结转至2022年使用,确保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称,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一方面要储备政策“子弹”,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改革应对中长期问题,这一点在财政对防范存量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上已有体现。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变,近期央行也多次表态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表明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以稳为主。
7月底以来,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随后又发布了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都传递出一致的信号:要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
王静文对记者表示:“跨周期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注重从中长期维度评估总体形势,提高前瞻性和预防性,避免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确保经济在中长期运行在合理区间。”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配合财政发力,央行适度投放长期限资金,支持基建补短板。
货币政策要发挥“精准滴灌”作用,尤其是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要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刚刚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又释放有力信号——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近年来,宏观政策一直强调就业优先。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任务之一就是要突出做好保就业工作。
随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明确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并持续强化,充实政策工具箱,强化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跨周期调节下半场的着力点在于做好我国经济内外需增长动力的切换。因此,抓好促进就业的短期和中长期政策措施的落实,是打通新发展格局堵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关键。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就业政策,目前就业形势稳定恢复、稳中向好。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促进就业要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扩容就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质就是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