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萌
6月17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80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其中,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464.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8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5.5%和58.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对外投资呈现稳定、优化的特点。一是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虽有所下降,但总体表现稳定;二是对地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保持逆势增长。
高峰表示,前5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个领域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地方对外投资占比近八成;二是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部分行业走势良好。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仍进一步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且以更具长期效益的产业投资为侧重点。与此同时,以地方主体、地方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对外投资正在增长。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面临哪些潜在制约?对此,刘向东表示,首先是面临疫情带来的人员、物资等运输受阻的困扰;其次是投资对象国可能面临的经济下行、金融市场波动和政局变动等诸多风险,应引导企业采取更为稳妥的投资策略,实施组团方式共同分担风险,达到降低个体风险的目的。
“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要提前考虑到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提前配备好律师团队,对风险有所准备,配以合理的保障机制,保障对外投资项目运作顺利。”唐川认为。
刘向东认为,随着疫苗接种逐步普及,疫情在全球范围得到有效控制,预计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唐川表示,结合1月份至5月份的对外投资数据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已开始发生深层次的转型,整体投资格局从以往单纯的传统行业、传统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向新兴产业、新基建领域扩展,同时亦带动更多国家推进了产业发展模式优化的进程。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工业4.0”或将很快从我国扩围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