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0%,这是PPI同比涨幅表现年内第四次超出市场预期,也创下了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展望后期,在多因素影响下,PPI再创新高动力有限,同时随着需求持续稳步恢复,中下游企业盈利状况有望改善。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带动PPI同比涨幅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往后看,支撑PPI持续创新高的因素在减少。一段时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有投机炒作的因素,政策层面正在着力解决“市场失灵”。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就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作出部署,明确要求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接连出手为大宗商品价格降温。从近期的大宗商品价格来看,除了原油价格仍在上涨外,多类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进入6月以来,发改委持续发力,6月8日、9日两天,分别召开会议积极做好大宗商品市场调控工作,强化市场监管。下一步还将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政策层面的持续关注和统筹部署,有利于解决市场短期的供给扰动,维护市场秩序。
供需结构是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本面因素,全球供需缺口何时缩小成为影响工业品价格趋势的关键。下半年,随着疫苗接种提速,新兴经济体疫情防控有效推进,供给有望逐渐修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将进入尾声,因此PPI再创新高的可能性有限。
部分中下游企业成本有望改善,利润增长迎来窗口期。虽然受猪肉价格拖累,同月CPI同比涨幅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核心CPI保持了稳步回升,表明居民消费需求延续了温和复苏的态势。由于PPI与CPI的差值,与工业企业的盈利走势较为一致,前期PPI快速上行时,采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等上游企业的盈利增长较快。未来,随着PPI和CPI的“剪刀差”缩小,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盈利状况有望改善。(相关报道见A2、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