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数字货币探路国际化 央行高层对比特币明确定义

2021-04-19 06: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全球范围内央行数字货币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关数字人民币的动向、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实现国际化、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如何区分的讨论,也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4月1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这一关键议题,从诸多领域进行了思辨与讨论。

    央行数字人民币的经验

    当前,数字货币正成为全球性金融变革的焦点。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认为,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以及中国巨大零售市场的需求,共同催生出一个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体系。而在他看来,做好零售系统则是所有开展其他业务的基础。

    行为知之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坦言,我国从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双层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印证。“我们在数字货币方面,采用了双层体系设计,能够兼容现在的货币和银行体系,这就使得金融脱媒化风险最小。”李波表示。

    据介绍,通过多层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已实现了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可控匿名性。“一方面,我们对小额交易实现匿名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大额交易进行追踪。”在李波看来,上述设计可成为数字化货币理想的途径。

    “我们的系统是相当开放的系统。”李波表示,央行对于混合系统的尝试,即在数字人民币和账户、准账户、代币系统之间进行挂钩,实现耦合。

    尽管还未有具体时间表,但李波透露,央行将在全国继续推动试点工作,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同时,打造数字化人民币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包括提高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建立起监管框架。

    央行目前正在考虑设置更多场景,并在更多城市进行试点。李波介绍道:“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我们不仅要数字人民币可以为国内用户所用,还要让国际用户也能使用,从而在试点项目中涵盖更多场景。”

    探路数字货币国际化

    当前,全球各大央行均在数字货币发展前沿探索。

    然而,数字货币在落地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各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无缝连接?

    打造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兼容性与互联性是主要方向。在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奥古斯汀·卡斯滕斯看来,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化”有三种路径: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实现兼容;建立接口,通过互联链路,打造更加闭环的系统;打造彼此兼容的央行数字一体化网络,使得跨境支付更为高效便捷。

    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互联互通并非易事。李波认为,不必急于求成找到解决方案,而应探索不同的方式,试验不同的技术,以开放的心态,建立扎实的数字人民币,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并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

    周小川表示,应以尊重各国央行货币主权为前提,“必须尊重各国央行的货币主权,不能是某一个货币‘一统天下’。”

    在提升央行数字货币的互操作性方面,全球央行已付诸努力。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今年2月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泰国银行助理行长瓦奇拉·阿罗姆迪表示,经此试点,希望进一步促进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并吸引更多央行参与其中。

    数字资产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

    时下,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资产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一点,与会嘉宾的共识是:应加强风险防范,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

    周小川表示,要区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对于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现在要下结论,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任何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

    “比特币是加密资产,是投资的选项,本身不是货币,而是另类投资品。”李波这样对比特币进行了明确定义。他认为,加密资产将来可能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是替代性投资。

    随着比特币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更加强有力的监管规则也应顺势出台。李波表示,正研究对比特币、稳定币的监管规则。“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必须要接受严格监管,就像银行或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受到监管。”这其中需要确保的是,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