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绿色低碳成多省市“十四五”规划高频词 未来能源会围绕三大产业展开

2021-04-12 19:59  来源:证券日报网 徐一鸣

    本报记者 徐一鸣

    4月12日,《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增新能源装机千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体。积极推进地热能、氢能等开发利用,做好以咸宁核电为重点的核电厂址保护。充分发挥火电基础性保障支撑作用,有序推进负荷中心及浩吉铁路沿线清洁高效电源建设。”

    大元泵业董秘俞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为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并从顶层设计到各地绘出清晰的路线图阶段。以政府和政策为主要牵引指导,包括资本市场、产业界等在内的诸多要素和社会力量正在朝这一共同目标集聚和重整。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近期,部分省市陆续公布地方“十四五”规划,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其中绿色低碳成为高频词,并对发展低碳环保做出相关部署。北京市要求“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目标。天津市要求实施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进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改造。上海市要求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江苏省要求加快推动低碳发展,并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浙江省要求到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超过57%,开展“零碳”体系试点,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推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将成为政策主线。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意见》指出,“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

    可以看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我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将长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基调,绿色环保产业有望持续壮大,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工业节能将迎来发展机会。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主体是怎样减排、控排的,尤其是“双碳”的国际能源发展模式,将会影响我国的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质量,未来的能源会围绕“新能源发电-特高压送电-新能源电动车”这三个庞大的产业而展开,新能源发电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性方面已达到或超越化石能源的临界点,这是未来电气化消费转型的基础。

    企业如何借助政策东风迅速发展?俞文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上市公司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无法忽视的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因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技术的革新、产业趋势的演进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确定的。

    “以大元泵业所属的泵行业为例,在碳中和社会发展目标下已经为本行业带来了确定性的产业转型升级机遇。”俞文称,根据公开研究数据显示,各类泵类产品的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0%-15%,泵的购买成本在泵的使用周期内占费用总额的比例少于10%,而消耗能源的费用占费用总额比例却高于80%。

    俞文同时向记者透露,大元泵业旗下开发的下一代家用高效节能泵产品,在相同扬程下相较于传统常规型产品平均降低功耗约达60%左右。产品和技术的改进既顺应了碳中和社会的刚性要求,也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依托其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壁垒,并持续扩大我们的竞争优势。

    祁海珅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大有可为,全球汽车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未来有加速电动化的趋势,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附带的锂电池储能产业,有可能成为我国新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要全面电气化,会由此衍生出更多商业模式和产业机会。

(编辑 乔川川)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