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诗钰 见习记者 杨洁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说消费是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那么新型消费就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门正围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密集部署,相关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4项政策措施,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商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好2021年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其中指出,围绕“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全面促进消费”的主题,打造贯通全年、多元融合、模式创新、涵盖全域的消费促进新平台,推进常态化促消费活动取得新提升、新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
“这体现了我国加快促进消费回暖的决心,同时要把经济增长的循环畅通的起点放在居民消费上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恢复慢于投资增速,需要全面促进消费回升,既需要采取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引导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还需要引导消费结构优化,稳定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回升,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疫情期间兴起的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型消费,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动能,在稳定消费市场繁荣、带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极大地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推动新型消费的壮大。而上述文件的发布以及多个部委的积极表态,无疑是对新型消费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为后续新消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以及国人新的消费习惯日益养成,未来新型消费将继续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付一夫以《实施方案》为例进一步分析道,“方案涵盖了与新型消费相关的方方面面,既涉及直播经济、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云旅游等新型业态,又包括了传统线下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如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等,更是囊括了支撑新型消费场景落地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车联网、充电桩以及新装备新设备等。这些支持系统性地明确了方向,也为新型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不过,当前新型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滞后、流通网络不畅等问题凸显;行业发展不充分,部分政策制度供给与实际发展需求之间不匹配不契合;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准入限制不规范、平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制约新经济健康发展。而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就是锚定这些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
“接下来,要加快推进《实施方案》的落实生效,尤其是在各行业领域设定更便利化的政策支持细则,引导市场主体和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新型消费带来增值服务和消费便利。同时,要加快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在市场监管、标准制定、消费者保护等法律法规上面加强完善,切实保障培育新型消费的新业态模式能持续涌现,与时俱进地适应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需要。”刘向东建议。
在付一夫看来,进一步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还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要继续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并且要针对行业中的乱象加强监管力度,如直播带货中的商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维权困难等。二是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建设的落地,完善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升级。三是应当着力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编辑 李波 才山丹)
12:09 | 东方略针对HPV-16/18相关肛门癌前... |
12:08 | 首只中证A500ETF成立 嘉实基金自购... |
12:06 | 由何氏眼科主办的2024年国际基因组... |
12:05 | 国台酒业与多家旅行社签约战略合作... |
11:56 | 世界制造业大会凸显产业新动能 机... |
11:55 | 加码高端数控车床领域 浙海德曼“... |
11:55 | 莱茵生物合成生物车间正式投产 新... |
09:16 | 亚信科技、阿里云携联盟之力 助力... |
09:13 | “国台酒元宇宙奇幻之旅”体验项目... |
09:09 | 青岛证监局赴胶州市开展走访工作 |
08:59 | 新疆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 |
08:51 | 从用户需求出发 极氪7X正式上市打... |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