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九游会·J9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重点金融支持政策出台“倒计时三个月” 聚焦市场主体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021-03-31 23:24  来源:证券日报 包兴安 刘琪 杨洁

    主持人陈炜: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1年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及完成时限。其中,“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等多项内容聚焦“可持续发展”,根据时间表,相关金融支持政策将在6月底前出台。

    本报记者 包兴安 刘琪

    见习记者 杨洁

    未来三个月,更多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将逐步出台。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等内容明确时间表,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专家认为,上述政策从不同维度聚焦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小微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中小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最终汇聚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松劲

    “贷”动小微企业减负前行

    “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发展面临着较大挑战,还好享受到了无还本续贷和税收政策优惠,这些政策对公司走出困境帮助很大,‘无还本续贷’大大节省了公司的融资成本,我当时申请了续贷700万元,粗算下来,每年至少能节省几万元费用。感谢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可以让我们卸掉包袱继续前行,期待更多措施帮助我们减负前行。”双辽汇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去年,我国金融领域政策重点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贷”来安全感。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2.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较年初增速30.9%。

    此外,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货币金融政策工具,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的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这些政策措施一共为3200多万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给予了融资支持。

    今年,“小微企业”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总共被提及16次,而破解其融资困境也成为今年金融政策的发力点之一。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政策面继续将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是目前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面临着困难和压力,因此需进一步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意见》显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充分体现了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解决小微企业在抵押品不足情况下的融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王有鑫表示,商业银行要继续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下沉服务重心,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加大首贷、续贷等投放力度。

    对于接下来金融部门在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发力点,温彬认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好金融科技,加强与第三方征信平台的合作,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获客,再根据经营情况、资金流、物流等相关信息,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可得性。未来三个月,金融部门在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上,不仅要注重短期的政策支持,更要建立长效机制,两个过程相辅相成。同时,也要做好小微企业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

    “去年疫情期间,园区内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资金困境,于是我们园区联系了北京银行,了解到有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贷款优惠。在北京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帮助下,该小微企业成功贷出款项77万元,现在企业已完成了研发阶段,且有了一定的经营收入。”北京市某科技园区的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政策面鼓励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园区将会积极响应,继续帮助园区内有融资困难的企业对接银行,解小微企业之“渴”。

    记者从北京银行总行获悉,截至2020年末,该行累计办理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1000笔、69.9亿元;首贷支持小微企业4687户、642.6亿元;累计办理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4308笔、381.7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42.8亿元,较年初新增30.4亿元,增幅245%。

    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更好服务中小企业

    《意见》明确,“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由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资本金补充途径较少,而资本金水平必然制约其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持续投放能力。因此,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能够让中小银行有更充足的资本金,促进其更好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最终将政策红利传导至中小银行服务的中小微企业。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面采取了较多的支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提升了中小银行稳健发展能力和服务经济能力。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和工具仍然较少,资本补充压力仍然较大。”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加快建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一方面,中小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进行资本补充。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靠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并适当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外源性资本补充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运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工具适当实时补充,比如适时通过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

    近年来,监管层多次强调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并创新了资本金补充工具。特别是去年从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中拨出2000亿元用于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截至今年3月31日,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合计发行了62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还有1380亿元待发行。此外,今年1月20日,宁波通商银行成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5亿元转股型资本债券。这是我国成功发行的首单转股型永续债。

    “为了增强中小银行发展稳定性,提升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董希淼认为,要进一步增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降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成本。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中小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

    盘和林认为,股权融资对中小银行较为有利,不仅融资成本较低,且可以通过股权撬动更多债务融资,因此要更多支持中小银行通过股权方式做大做强。在这其中,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谋求绿色发展

    自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持续快速推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也是重点部署内容之一,而且政策出台的时间被定于6月底之前。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来保护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和产业结构所决定,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进行低碳转型。

    同时,田利辉认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这项工作由央行牵头,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另外,近期央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也提出,下一阶段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对于碳减排支持工具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东方金诚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方怡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个主体的协同推进,因此碳减排支持工具也涉及多个环节。

    方怡向表示,首先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继续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对高碳排放企业和低碳排放企业实行差别化的财税征收政策,增强企业的碳减排动力;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将环境信息披露纳入监管,纳入考评体系,夯实环境信息披露基础能力建设;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和深化国际合作等。

    “其次是金融市场方面的支持工具,推动包括碳中和债券、碳中和信贷、低碳指数、低碳基金、碳交易等绿色融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强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务。”方怡向补充说,还有低碳减排相关服务模式,包括用于碳中和债的评估认证、低碳减排项目的碳核查、环境污染治理、气候风险管理等方向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

    田利辉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引导。金融业可以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碳中和融资工具和碳排放定价交易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商业银行应该推进赤道原则的接纳和落实,资本市场应该推进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时间紧、任务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出了很高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绿色、低碳投资,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来实现。”方怡向表示,在未来三个月内,金融机构主要发力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创新绿色碳中和金融产品,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三是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场。

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